王夫之(53句)

2023-09-07 08:39:47 阅读:

王夫之

1、王夫之 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明万历四十七年生。举崇祯壬午乡试。曾走桂林,依桂王,图恢复。旋知事不可为,遂决叶老牖下,浪游郴、永、涟、邵间,最后归衡阳之石船山,筑土室曰《观生居》,学者称船山先生。窜伏穷山,四十余年,一岁数徙其居,故国之戚,生死不忘。清康熙三十一年卒,年七十四。湘乡会氏汇刊为《船山遗书》三百二十四卷。其词虽音律多疏,而芳悱缠绵,怆怀故国,风格遒上。朱孝臧题云:“苍梧恨,竹泪已平沈。万古湘灵闻乐地,云山韶入凄音,字字楚骚心。”所谓伤心人别有怀抱,真屈子《离骚》之嗣响也。

2、王夫之简介:王夫之(1619年-1692年),字而农,号姜斋,汉族,衡州府城南王衙坪(今衡阳市雁峰区)人。世界上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是湖湘文化的精神源头,与黑格尔并称东西方哲学双子星座、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启蒙主义思想的先导者,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晚年居南岳衡山下的石船山,著书立说,故世称其为“船山先生”。一生著述甚丰,其中以《读通鉴论》、《宋论》为其代表之作。晚清重臣曾国藩极为推崇王船山及其著作,曾于金陵大批刊刻《船山遗书》,使王夫之的著作得以广为流传。近代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毛泽东、谭嗣同等皆深受船山思想之熏陶。王夫之一生主张经世致用的思想,坚决反对程朱理学,自谓:“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著作经后人编为《船山全书》16册。

3、王夫之自幼从学于父兄,聪敏好学,博览群书,十四岁即考入衡阳县学,成为秀才,但继续科举仕进的梦想在农民大起义的冲击下破灭。王夫之目睹明末的腐朽统治和东北满族贵族势力的不断扩张,与许多有识之士一样感到危机日深,主张改革弊政。他十分关注国家社会政治时局,格外用心研究历史。

4、其性日生而日成的人性论。王夫之在其《四书训义》一书中提出人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同时,人性的形成不全是被动的,人可以主动地权衡和取舍。他说:“生之初,人未有权也,不能自取而自用也。……已生之后,人既有权也,能自取而自用也。

5、  王夫之有两部史论著作传世,即《读通鉴论》和《宋论》,这曾是无数读书人的必读书。尤其是《读通鉴论》品评史事,考镜辨章,字里行间寄托对家国和民族的情感,对国史和现实的思考。比如以徐乐提出的“土崩瓦解”之说解释历代王朝覆灭过程,延伸出两者“亡以均,而势以异”的结论,土崩是渐变,尚可挽救,但是“欲支之而不能”,如周汉唐宋;瓦解则是“俄顷分裂而无余瓦”,秦隋元犹是也。其实,晚明之节节败退亦何尝不是土崩。再如“唐之亡,亡于人之散”,反思朝廷要员人心涣散,各自为政,不能团结起来为中央效力;“法之应也有限,而人之犯也无方”,以有限之法,尽无方之慝,必然会陷入法令滋彰而盗贼多有的怪圈,一语道破中国政治传统中的“以制对制”“制度陷阱”的恶性循环,为历代王朝改革的经验教训所印证。王夫之穿梭往返于历史现实寻找答案,采用归纳、比较、平议,得出事随势迁、天人合理势相成等历史规律,将中国史学中仰观俯察、通古览今的精神发挥到极致,同时也将自己思想中的唯物主义因素应用于史学分析,得出关于历史、社会和人性的规律性结论。

6、屈原《九歌·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兰”,船山在此将自己的湘西草堂与屈灵均之“三闾国”类比,而这一类比,并非攀比,无论从历史地位还是文学地位,作为学人的船山先生,是绝不会去攀比三闾大夫的。他是以屈子之情操为楷范,激励自身,朝乾夕惕,谨持气节,爱国恤民。显然也是励志,亦可视为述志。

7、王夫之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唯物辩证法思想。影响: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8、  迂阔背后其实是坚守,南明几个君主人格品行争议不断,却能赢得汉族士大夫拥簇,只因其代表的不是个体,而是华夏文明。王夫之的君主观总体上属于改良主义范畴,但也包含了对传统三纲五常、君臣伦理的突破,比如君位“可禅、可继、可革”,不能“私神器”,主张均天下、反专制,“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主张皇帝分权给文武大臣,提出土地民治论,这些思想散见于《宋论》《黄书》《噩梦》等著作中。

9、人主,将将者也。大将者,将兵而兼将将者也。(王夫之)。

10、其气一元论,王夫之认为气是唯一实体,不是“心外无物”。王夫之还指出,天地间存在着的一切都是具体的实物,一般原理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决不可说具体事物依存于一般原理。王夫之认为“形而上”与“形而下”虽有上下之名,但不意味着上下之间有界限可以分割开来。从知识的来源上看,原理、规律是从对事物的抽象而得来的,因此,应该是先有具体形器,后有抽象观念。道家佛家都把“虚无”视为无限和绝对,而将“有”视为有限和相对。王夫之认为这把相对、绝对的关系弄反了,在他看来,“有”是无限的,绝对的,而“无”是有限的,相对的。王夫之是这样论证的:人们通常讲无,是相对于有而言。就象相对于犬有毛而说龟无毛,相对于鹿有角才说兔无角。所以,讲“无”只是讲“无其有”。王夫之认为,废然无动、绝对的静即熄灭,这是天地间所没有的.。王夫之说,“动而成象则静”,“静者静动,非不动也”,“动而趋行者动,动而赴止者静”。王夫之的这些话表明,静止里包含着运动,静止是运动在局部上的趋于稳定而成形象的暂时状态,所以静止的东西不是凝固的,而是生动灵活的。

11、19: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12、王夫之继承和发展了古典诗学理论中言志缘情的优良传统,提出要由“心之原声”发言而为诗“。诗以道情,道之为言路也。悄之所至,诗无不至。诗之所至,情以之至。情感与诗歌密不可分:“文生于情,情深者文自不浅’(评张巡《闻笛》);“情深文明”(评柳宗元《别舍弟宗一》),然非一切情感皆可人诗。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作为一位杰出的爱国思想家,王夫之非常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诗人感情注入作品后,应该具有“动人兴观群怨”的作用,时这四者应该是紧密相联、互相补充的整体,“摄兴观群怨于一沪”(评杜甫《野望》)。

13、提出“天下惟器而已矣”的命题,肯定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具体的存在,任何具体事物都具有特殊本质,又具有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道者器之道”,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终无有虚悬孤致之道”。犹如没有车马便没有御道,没有牢醯、璧币、钟磬、管弦便没有礼乐之道一样。

14、心物(知行)之辩——反对“生而知之”的先验论。凭借感官心知,进入世界万物声色之中,去探寻知晓事物的规律,这才是认识世界的途径。也就是说,知识是后天获得的,非生而知之也。

15、比较法。王夫之运用这一方法,纵论古今历史变迁、人物沉浮,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得出了许多富有新意的结论。如前人对秦、隋灭亡进行了很多相似性比较,而王夫之通过比较,指明秦、隋亡国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16、人生不能复生,从此深爱夫妻阴阳两隔,就要那折断的藕虽有丝相连,终究不能完好如初,妻子去世,王夫之思念不已,两人终无再相逢之时,“一断藕丝无续处”,王夫之内心已然是悲伤到极致。

17、清顺治三年(1646年)夏,王夫之只身赶赴湘阴,建议调和南北督师矛盾,联合农民起义军协力抗清,但此行毫无结果,失望而归。此后,他又组织或参与过几次抗清起义,均以失败告终;流落零陵、常宁的荒山野岭之间,《周易外传》等书就是在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写成的。康熙十四年(1675年)秋,王夫之在衡阳湘江西边的石船山下筑湘西草堂,他一生最后17年就住在这里,大部分著作也在这里写成。

18、11: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昧。

19、  在我国古典哲学的范畴中,人们对气的认识往往是和生与死的观念联系在一起的,而这个观念的起源和兴盛又最早形成于我国第一个哲学思想最为活跃的时期——《易传》时代。

20、12: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21、第王夫之揭示“名”、“辞”、“推”的辩证性质。王夫之认为,真知识一定是名与实的统一“知实而不知名,知名而不知实,皆不知也”。王夫之提出“克念”,即人能够进行正确的思维。王夫之把概念看作一个过程,既不可执着概念而使之僵化,也不可把概念的运动看作是刹那生灭,不留痕迹。

22、4: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23、心物(知行)之辩——反对“生而知之”的先验论。凭借感官心知,进入世界万物声色之中,去探寻知晓事物的规律,这才是认识世界的途径。也就是说,知识是后天获得的,非生而知之也。

24、王夫之(1619年-1692年 即万历四十七年-康熙三十一年),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汉族,衡州府城南王衙坪人。世界上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之一。

25、  正如“道者器之道,器者不可谓之道之器”一样,“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主从关系一目了然,立场鲜明,避免了二元论的调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程朱理学的知先行后和阳明哲学的知行合一观点,前者使人皓首穷经,以博闻强识为能事,向书本讨生活,以科举为最高追求;后者则有混淆知行界限,把知等同于良知,省略忽视勤勉的力行功夫的弊端。无善无恶的圆融之理,在阳明时代尚可理解为自然朴素,但在晚明则有狂妄之险,把知即是行的观点推向极致,则带来满街圣人却无人可用的空疏散漫。王夫之的“行先知后”,从知行关系上较王阳明知行合一又前进了一步。虽不如阳明哲学机锋巧妙,却更为朴素自然。“知行相资以为用,并进而有功”,则是在区分知行二者界限之后的统使这组矛盾在清晰而非混沌中相资互用,融为有机整体。

26、评:叶恭绰曰:宛转关情,心灰肠断。(《广箧中词》一)

27、突然,妻子咽气了,这太让王夫之意外了,明明早晨是一天的开始,而晨钟敲响之时,却是妻子仙游之刻,“惊破晨钟梦亦仙”。“惊破”二字足见王夫之对妻子的去世毫无准备,让他受惊极大。

28、 巍峨岷山立四川,滚滚长江与天接。峚钟两山相对出,祝融火神繁后世。鸟翔泉涌万山绿,峰高路转一影孤。荷叶何田田,苍松集栩栩。纤纤南立五指峰,媚媚西依峨嵋山。轻盈多姿,仪态万千。过山涉水,踏雾披星,山脉南延几千里止于大云山。蒸水南流,涟水北依,两岸高山,鱼戏浅滩,帛飞丝展,袅袅炊烟,而还急流,而还静水,如惊非意,相忘以坦。荆棘遍地,飘逸虚幻。山脉长长水迢迢,南岳峰边小山丘。衡山巨石赤红色,犹如城墙藤萝结。星汉灿烂,杂以迷离。灌木荆棘如樊篱,盘根错节又洞开。大路小径,遇岩不见。怪石嶙峋犹如刀锋兽角,风萍漂摇状态诡异。自岣嵝起山峰崔巍,高矗凝峙,奔精歙魄,千变万化。遥望南岳,群峰起伏,连绵不断,逶迤前行,凡有七十二峰,其它小峰不尽其数。白石,小蒿,太室诸峰簇簇环绕,续梦庵之双髻峰,亭亭玉立。如麦浪翻滚积于石廪。婉蜒腾跃,如蚯蚓深藏于土地,又如蜥蜴腾跃于虚空。时而高大,时如斧削。翩翩遨翔如归鸟,盘旋往复如巨鹰。时而消失于谷地,时而高耸于江岸。张其华盖,郁为烟霞。南天门之峰如刀削,奇特自险峻,神仙居之;祝融峰之顶居火神,相辅相成,皇封之地。

29、船山哲学的近世精神——晚明的文化守夜人王夫之(下)

30、气一元论,王夫之认为气是唯一实体,不是“心外无物”。王夫之还指出,天地间存在着的一切都是具体的实物,一般原理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决不可说具体事物依存于一般原理。王夫之认为“形而上”与“形而下”虽有上下之名,但不意味着上下之间有界限可以分割开来。

31、〔铜官戍火(《潇湘十景词》之八)铜官浦在长沙北三十里。芦汀远岸,水香生於始夜。渔镫戍火,依微暮色间,如寒星映水。〕

32、其心物(知行)之辩——反对“生而知之”的先验论。王夫之说,“耳有聪,目有明,心思有睿知。入天下之声音研其理者,人之道也。聪必历于声而始辨,明必择于色而始晰,心出思而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岂蓦然有闻,瞥然有见,心不待思,洞洞辉辉,如萤乍曜之得为生知哉?果尔,则天下之生知,无若禽兽。”(《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季氏篇》)意思是说,凭借感官心知,进入世界万物声色之中,去探寻知晓事物的规律,这才是认识世界的途径。也就是说,知识是后天获得的,非生而知之也。

33、评:叶恭绰曰:故国之思,体兼骚、辨。船山词言皆有物,与并时批风抹露者迥殊,知此方可以言词旨。(《广箧中词》一)

34、首先、反禁欲主义,提倡不能离开人欲空谈天理,天理即在人欲之中。王夫之在其《周易外传》、《尚书引义》等书中对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提出了批评。

35、3: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36、接连平定南赣、两广盗乱及朱宸濠之乱,获封新建伯,成为明代凭借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嘉靖七年年十一月,逝世,时年五十七。明穆宗继位,追赠新建侯,谥号“文成”。

37、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王夫之《周易外传·震》

38、  对于《易传》的这个思想,尽管代代相传,而且被儒家奉为经典,但从思想上认同的并不多,直至北宋时代的思想家周敦颐、张载,才真正接受并弘扬了《易传》的思想。张载在《正蒙》一书中构建了他彻底的气一元论,而周敦颐更是把宇宙的本原推到了气前的“无极”阶段,以至与当代宇宙学说的理论相对应。明末清初的王夫之著《张子正蒙注》,他虽然在宇宙本原的问题上从周子的“无极”退到了“太极”,但在将张载的气一元论发挥得漓淋尽致的同时,对人的死生作了可贵的探讨。

39、  1692年2月18日,农历正月初二午时,74岁的王夫之卒于湘西草堂,终身没有剃发。是年十月,葬于衡阳金兰乡高节里大罗山,墓碑上篆刻着王夫之自作的“遗命墓铭”:有明遗臣行人王夫之字而农葬于此,其左则继配襄阳郑氏之所祔也。自为铭曰:抱刘越石之孤忠而命无从致,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幸全归于兹丘,固衔恤以永世。寥寥几语,话尽了王夫之历经江山兴亡、沉郁顿挫的沧桑坎坷。这位一生为故国守节、为文化守夜的孤独行人,在中国思想史的星空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越是时间推移,越是泽被后世、影响深远。

40、为问西风因底怨?百转千回,苦耍情丝断。叶叶飘零都不管,回塘早似天涯远。阵阵寒鸦飞影乱。总趁斜阳,谁肯还留恋?梦里鹅黄拖锦线,春光难借寒蝉唤。

41、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王夫之

42、世界上每个人都在完成两大积累知识与经验的积累;资本与信誉的积累。当你自认已完成这两大积累时,那你想要做什么都会成功。

43、衡岳南来,湘江北去。庚子岁迟,仲秋时序。万壑飞花,千山浮玉。烟树晴岚,霜钟夜雨。雁落峰肩,鹤舞沙曲。夫衡者象其名,寿者神其意。峻极衡穹,铨天钧地,光射星轸之赤羽。昌永寿岳,砺山带河,日照曦轮之白驹。望九嶷而俯云梦,镇百粤而凌楚邑。剑戟峥嵘,横绝旷宇。风雷崔嵬,广覆名区。众峦别具,万目独觑。君不见,七十二峰朱鸟如飞,宏陵如翼。岳麓为足,回雁为绪。祝融萦峨,赤帝岑寂。紫盖嵯危,翠鹫峭逸。岣嵝绝伦,芙蓉耸丽。掷钵岿伟,采霞瑰奇。天柱虹垂,石廪雷聚。文殊秀毓,弥陀嶒巨。登高乎啸星海苍茫之岗崖,揽胜乎抚云衢缥缈之峡峪。其肇始炎黄,燧火灵煦。宗启重黎,文明勃郁。丹心血祭,巡疆叱咤自唐虞。金简玉书,治水浩荡惟夏禹。筚路蓝缕,承前启后,无非三楚乾裔。共轨同文,鼎故革新,终是大汉坤舆。铁脚观日,云汉荡吾胸中之浊气。锡杖破泉,慧思濯我世外之清虚。鸿音欲断,彷徨野老,何事舟上江湖旅。鹏志可酬,蹉跎邺候,谁食尘间宰辅芋。磨砖岂作菩提镜,缘木莫求渭水鱼。程门千秋,香远濂溪之故蕖。碧泉一脉,风扬青山之余絮。嗟尔北虏南掠,苍生何依。东寇西侵,关山谁拒。孰谓弘毅,悲乎赴死者,麓山士子之振臂。岂曰无衣,毅然绝生处,孤城部卒之捐躯。上马杀贼,周公灵犀半语。下马学佛,禅师寒寺一叙。百战劫灰,烽火齐浴。九鼎蒙尘,华夏共趋。俱往矣,明德久流其光,青史长垂斯裕。烈烈碎骨兮造化九州江川海岳,浩浩凝魂兮振兴中国山河社稷。君不见,大庙巍峨,涧波沉碧。轩殿岌嶪,廊松滴绿。莲烛熔金,庭簪兰菊。雕墙拢翠,檐啼鹂鸲。僧吟玄经,音叩仙阁幽居。客游清街,声震梵道明渠。御碑庄严,红亭濡墨,钟鸣盘龙集凤之福地。帝相森穆,紫炉溢香,花飘驾鹤伏狮之圣寓。且夫人生尺寸,万象丝缕。荣枯复屡,蜉蝣几许。叹孔川之须臾,哀庾途之崎岖。似身非我有,物皆他易。沧海一遇,日月两驱。桑田已逝,江山谁侣?噫吁嚱,昨日尽春风檀板朝露暮雪之欢愉,今宵步秋水琵琶夕霞夜月之高履。拈花指屈,幻庄蝶之妙趣。降魔刀举,斩鲁禽之空虑。求剑无舟,放眼皆炬。已辞西阳,莫负东旭。君且看,大岳衡天,雄川楚域。长沙故郡,潭州旧墟。秉乾坤立心立命继往之太平,承湖湘上求下索修远之英育。心忧天下,何计毁誉。敢为人先,只争朝夕。霸蛮无忌,灵泛莫羁。经世致用,勇武尚义。天人不知行合一。君不见,雷逐秦鹿,电耀楚璧。达者行健,君子辩机。霜吟船山,剑浣桃溪。曾材济时,左棺迎敌。扶危半壁,悬旌万里。堂崇时务,楼名湘绮。去留肝胆,纵横霹雳。黄兴投笔,蔡锷传檄。东山鸣凤,黉门跃鲤。原燎星火,晓唱雄鸡。韶歌犹在,鲲弦未息。豪气自生,潮荡九边,知谁洞庭风起。大江东去,宗开一派,谓我湘水波余。壮哉斯情,慨然何记。洋洋乎奉此枯肠百转之浅赋,潇潇矣舒吾柔怀千钧之衷臆。其诗曰:岁暮江湖雁影寒,霜峰荏苒渡天南。衡玑锁碧潇湘远,寿岳浮苍岁月闲。借我长风凌晓日,凭谁巨擘画夕烟。繁花过眼惊回首,且恃云雷荡九边。

44、  随着清王朝深度汉化,夷夏之别的观念已经淡化,昔日的“夷”逐渐成为华夏文化的代表,对抗海上之“夷”则成为晚清以后中华民族的共同使命。随着湖南人曾国藩、曾国荃兄弟重刻《船山全书》,以王夫之为代表的湖湘学派思想发扬光大,在近代历史变局中重现活力,成为国人救亡图存运动的精神导引,对仁人志士启蒙民智、唤醒民众产生了深刻影响。谭嗣同就由其“道不离器”的思想,得出了“器既变、道安得独不变”的结论,为维新变法找到依据。章太炎则评介“船山学说为民族光复之源,近代倡义诸公,皆闻风而起者,水源木本,瑞在于斯”。杨度在《湖南少年歌》中更是喊出了“中国如今是希腊,湖南当作斯巴达;中国将为德意志,湖南当为普鲁士。若道中国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的强音。继欧风美雨沐浴下的广东之后,更具有本土气息的湖湘学派扛起救亡图存的旗帜,为中国的复兴注入了新鲜活力和灵感,王夫之的余音于空谷之中回响共鸣,令人唏嘘。

45、  “这是物质运动的一个永恒的循环,这个循环只有在我们的地球年代不足以作为量度单位的时间内才能完成它的轨道,在这个循环中,最高发展的时间,有机生命的时间,尤其是意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生物的生命的时间,正如生命和自我意识在其中发生作用的空间一样,是非常狭小短促的;在这个循环中,物质的任何有限的存在方式,不论是太阳或云,个别的动物或动物种属,化学的化合或分解,都同样是暂时的,而且除永恒变化着、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以及这一物质运动和变化所依据的规律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

46、其次、比较法。王夫之运用这一方法,纵论古今历史变迁、人物沉浮,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得出了许多富有新意的结论。如前人对秦、隋灭亡进行了很多相似性比较,而王夫之通过比较,指明秦、隋亡国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47、情之所至,诗无不至;诗之所至,情以之至——王夫之

48、船山先生知识广博,学术成就斐然,天文、地理、历法、数学均有所研究,于经学、史学、文学造诣尤深。在哲学领域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朴素唯物主义。善诗文,工词曲,所著《诗绎》《夕堂永日绪论》,于诗学见解独到。对联流传不多,仅见之数副,均极富哲理。

49、妻子亡故之后,王夫之将其安葬,并修了墓道,方便自己前往祭祀,这十年祭祀之期,但见墓道之上,寒风将树叶带落下来,铺满地上,“寒风落叶洒新阡”。以景衬情,足见王夫之内心的凄凉与孤寂。

50、理势合一的历史观。王夫之提出“理势合一”,并在其著作《读通鉴论》对前人所提出的“复古论历史观”、“循环论历史观”等历史形式进行全面的批判和反思。

51、归纳法。王夫之论史善于分析众多史实,并加以归纳,从而得出富有启发性的结论。如他归纳唐朝灭亡的原因为“唐之亡,亡于人之散”,也就是朝廷要员人心涣散,各自为政,不能团结起来共同为中央效力。

52、16: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相关句子

小品傻子上学(28句)

小品傻子上学 1、乙:哇!你好幸福啊!一年能过这么多生日,压岁钱肯定不会少。 2、老师:接下来,老师给你们上第二课,来,小同学,请起立。高中励志话剧剧本:考试记独白人贯穿……

形容坚毅的名人名言(24句)

形容坚毅的名人名言 1、机会是留给有远见的人,肯吃苦耐劳的人,愿意付出的人。 2、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在思 3、勇敢的人以生命冒险,不以良心冒……

qq留言板留言大全(62句)

qq留言板留言大全 1、如果你同时爱上了两个人,选第二个,因为如果你真的喜欢第一个,是不可能再爱上第二个的。 2、你的美丽我只能用植物人来形容:脸是“瓜子”,腰是“杨柳”……

教师节祝福语文案(99句)

教师节祝福语文案 1、 你的工作很普通,却被誉为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你的工作很寻常,却被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你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教师节到了,祝您节日快乐! 2、老师的窗……

甜言蜜语by赭砚(5句)

甜言蜜语by赭砚 1、澹彩春庭,更漏孤灯。诉柔肠、心绪盈澄。清辉如水,花影娉婷。这风儿轻,树儿静,月儿明。 2、或是一朵青梅的幽寂,如山百合般凉白的清欢,一一绽放在水边。……

爱生命的名言名句(87句)

爱生命的名言名句 1、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 2、不要让任何事物扰乱你、吓倒你,一切都会过去。神不会改变,耐……

诚信做人的名言(47句)

诚信做人的名言 1、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 2、诚实……

共同合作的名言警句(61句)

共同合作的名言警句 1、一个篱笆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毛泽东 2、我们比蚂蚁的力量大,但是在危急时刻,不见得一个人的力量就能大过一群蚂蚁的力量。 3、一个篱笆……

不是灬而是灬造句(40句)

不是灬而是灬造句 1、学校规定车辆一律停在500米远,我不能违反规定。 2、(5)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具有比较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如查字词典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

新年祝福语短信怎么写(90句)

新年祝福语短信怎么写 1、 人生如梦,岁月无情,暮然回首,才发现人活得是一种心情,穷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是过眼云眼!心情好,一切都好,祝你天天好心情,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