铢两悉称造句(47句)

2023-09-29 12:53:55 阅读:

铢两悉称造句

1、例句:(课文《蒲柳人家》)这个小村大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她妙手回春。

2、那么,既然钱公如此不分唐宋、博采众长,人们为什么还要置之于宋诗派之列呢?原因有二:一是非此即彼的简单逻辑使人们断定旧诗非唐即宋,非宋即唐。钱公之诗既不纯似唐音,那当然就是宗宋了。想来吴组缃先生即属此列(李洪岩《吴组缃畅谈钱锺书》:“他是写宋诗的。”)。二是从师友渊源上来考虑,如钱公说,郑振铎先生因为他曾蒙陈衍先生等的奖誉,就有了一个印象,以为他喜欢宋诗(彦火《钱锺书访问记》),而人们也就进而推断他写的也是宋诗。

3、前人有“哀莫大于心死”的说法,钱公则进一步将心比作坟墓,前尘影事是心中埋葬之物。这样,往事的浮现自然是鬼魂的夜出了。语奇而不觉突兀,自是千锤百炼,才能使之“蟠屈”诗中的。诗似是孟郊诗与李贺诗嫁接而生的果实。

4、先生论诗贵创意,作诗亦然,但对古、近二体要求不同。古体最讲创辟,近体中绝句次之,律诗追求的是对属之工、隶事之切、结构之精,并不斤斤于言语之是否未经人道。

5、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孟浩然:访天台)舳舻为实字,来往为虚字;利涉为虚字,而风潮为实字。如此相对,称为“虚实对”,亦有以“交股对”目之者。

6、   成语意思解释:是文章之冠首,形容人文章写得漂亮,超群出众。

7、例句:(课文《山水画的意境》)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8、以前不分伯仲的日本队已经超过我们,韩国队也在一边虎视眈眈。

9、两人实力似乎不分伯仲,一声剧烈的撞击声后,两人都倒退了几步。

10、                 ——《龙榆生寄示端午漫成绝句即追和其去年秋夕见怀韵》

11、陈寅恪曾说:“研上古史,证据少,只要能猜出可能,实甚容易。因正面证据少,反证亦少。近代史不难在搜辑材料,事之确定者多,但难在得其全。中古史之难,在材料之多不足以确证,但有时足以反证,往往不能确断。”胡宝国受田先生谆谆教诲说:“要注意排除反证,没有反证的问题是简单问题,复杂问题往往有反证。反证必需在我们的考虑之中。”这确是先生的一个特点。但我觉得尚可补充的是,田先生对文献记载中的常态、变例和特例的处理也值得注意,巧妙处理记载中的常情与变异,并恰当地运用默证进行推理。默证即从原始资料的沉默中进行推理,其使用历来是史学研究的难点,其“关键在于根据原始资料的沉默来说明某些事实没有发生。但是,缺乏材料的推理也用于说明某些事实确实发生过。……通常说,缺乏任何记载证明那种事实的发生实属寻常。这种推理形式的不可靠性甚至大于根据原始资料中材料的缺乏推断某些事实没有发生”。上文所举的例子说明田先生运用默证能力的娴熟,逼出言外之意,使人觉得田先生对文意的理解细致入微。不轻易否定看似矛盾的史料,能把看似矛盾的材料一一梳理,纳入到一个合理的解释框架中。对“五马渡江”建立东晋的三种不同说法的处理就是一个颇为成功的案例。

12、比如“胸有成竹”、“心花怒放”二语,为人们所常用,钱公为之,则成“才悭胸竹难成节,春好心花尚勒芳”,此所谓“反而用之”。又如《荀子•劝学》有“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钱公用之,则成“病马漫劳追十驾,沉舟犹恐触千帆”(《答叔子》),此所谓“引而申之”。至于取二物相距远者为喻者,如“睡如酒债欠寻常,无计悲欢付两忘”(《山斋不寐》),用杜甫《曲江二首》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以欠债比失眠。又“心如红杏专春闹,眼似黄梅乍(原误作“诈”)雨晴”(《古意》),用宋祁《玉楼春》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与戴复古《初夏游张园》佳句“熟梅天气半晴阴”构成巧对,喻心之不平静,泪之止而复流、流而复止。又“心事流萤光自照,才华残蜡泪将干”(《刘大杰自沪寄诗问讯和韵》),上句用杜甫《倦夜》“暗飞萤自照”,大约指自己方为“为己之学”;下句用李商隐《无题》“蜡炬成灰泪始干”,谦称已近江郎才尽之年。如此种种,指不胜偻。

13、以政治学的宏大视野审视其结构、过程、背景等,具有浓厚的地缘政治学的色彩。

14、“春风又绿江南岸”向被奉为炼字经典。而据钱先生考证,“绿”字之用,唐诗早见且屡见。如:丘为“春风何日至?又绿湖上山”(《题农户庐舍》),常建“行药至石壁,东风变萌芽,主人门外绿,小隐湖中花”(《闲斋卧雨行药至山馆稍次湖亭》),李白“东风已绿瀛洲草”。故“绿”字另有“债权”人,王安石当属“借债”。

15、此种对法,乃是借同音字以为对仗。如借“杨”为“羊”,以对出句之“鸡”字,借“下”为“夏”,以对下句之“秋”,借“迁”为“千”,以对上句之“十”字,及借“子”为“紫”,借“洪”为“红”,而琢成对仗。明俞弁《逸老堂诗话》云:“《天厨禁脔》有琢句法中假借格,如“残春红药在,终日子规啼”;以“红”对“子”。“住山今十载,明日又迁居”以“十”对“迁”。《朱子儋诗话》谓其论诗近于穿凿。余谓孟浩然有“庖厨具鸡黍,稚子摘杨梅”;以“鸡”对“杨”。老杜亦有“枸杞因吾有,鸡栖奈尔何?”以“枸”对“鸡”。韩退之云“眼昏长讶双鱼影,耳热何辞数爵频”;以“鱼”对“爵”。皆是假借,以寓一时之兴。唐人多有此格,何谓穿凿哉?”

16、例句:(课文《皇帝的新装》)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

17、领联具体描写纵鹰击捕,怒马追逐,进一步渲染了打猎的气氛,细致地刻画出打猎的场面,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用“疾”字刻画鹰眼锐利,以“轻”字形容马蹄迅捷,细腻传神。

18、    直译的前提条件看似限定了直译的范围,但随着中西语言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发展,直译的价值张力一定还会进一步释放出来,韦利所践行的直译范围也一定会与时俱进,不断拓展,发挥出更大的文学文化功效。

19、史才,这一点对于研究者来说,是很重要的,但常常被一般史学工作者所忽略,大部分人只是剪刀加浆糊式的编排。李剑鸣归纳说:“田先生的文章最高明的地方,在于把宏大的问题意识和精微的史料考辨、出色的想象力和缜密的论述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了‘尽精微、致广大’的境界。他的文章也写得极为考究,布局精审,多线交织,判断周密,行文典雅大气,‘形散神不散’,字里行间潜藏深意,读毕令人回想。”而田先生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在历史学家中应该算是超一流的,这是田氏风格必备的一大特点。祝总斌先生是少数注意到这个特点的人,“一部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仅仅有格调极高的主题思想,还必须通过高超笔触,对无数细节进行细腻描绘,然后各种类型人物方能栩栩如生,作品方能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史学著作中史料的考证、运用,细节的安排、分析,对全书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有些类似。本书(指《东晋门阀政治》)在这一方面功力很深,精彩的论述迭出不穷”。文字的能力够不够,关乎到能否将曲折、复杂的历史事实清楚而准确地表达出来。“实质上,人类的行为极为微妙,……要正确无误地衡量人类的行为,必须有极为精致的语言,遣词造句更要铢两悉称,计算行不通的地方,我们不得不运用联想。”而“文笔优美的作品并非仅是一种可供选择的附加项或额外的加分。它是历史编撰重建方面的中心所在。没有很好的文字运用能力,就根本不可能获得源自历史想象力发挥的深刻认识——关注细节、调动情绪的能力、性格和氛围的描述以及制造悬念的手法——这些都是在富有想象力的编撰中获得最充分展现的素质”,“分析首先需要适当的语言作为工具,这种语言能简明地表述事实的概要,同时又保持必要的弹性,以便在进一步有所发现时仍能调整适应。……这正是使历史学感到棘手的地方”。田先生对此事是极为重视的,“写文章,还要在技术方面多下功夫。有了基本思想和材料之后,要把它组织成为一篇具有可读性的文章,还有相当长的一个过程。前面做的最多完成了三分之二的工作。文章写成之后的推敲功夫,要十分重视。历史文章当然是科学,但历史文章做得好,有水平的话,它应当成为艺术品。……这样才能把自己的好东西真正推销到社会去。文章要挤掉水分,力求紧凑通顺,减少疙瘩。不必刻意追求文字的华丽,要紧的是思路的通畅,章法的严密。这是关系到文章说服力的很紧要的问题。你的东西也许是原料很好的一块玉,还要雕琢得好,才受欢迎”。这些内容并没有太多的高识,但却是容易被忽略的,也并不是一般人真正能够做到的。而田先生不仅做到了,而且还做得很好,虽然不见有太多华丽的词藻,但先生总能找到贴切、准确、合适的语言把他的考订描述清楚,分析展示出来,田文有简洁、明晰、准确、凝练之美。

20、(课外)他对法律条文的引用、遣词造句、标点符号的使用,简直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21、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注意适用对象。

22、关于“借债”,钱先生有质疑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例,堪为注脚。王安石《泊船瓜洲》诗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绿”字,最初用“到”,后改为“过”,又改为“入”,再改为“满”,凡十余字,终定为“绿”(洪迈《容斋续笔》卷八)。

23、而梁氏父子和吴恭亨虽然大密度提到“工、切、浑”,强调“谐”,但仍能清楚这些元素在对联批评中的定位。《楹联丛话·卷之九》评价“高祖当朝一品;文孙及第三元”一联“语虽浑成,终觉太质而鲜味。”说明他们心中自有“浑成”之外还有“杰出标准”。

24、先生用典或用成语,往往并不限于原意,而是或反而用之,或引而申之。在其小说中用得最为出色的取事物间距离大者相比的方法也时时出现。

25、(课外)中远海运拥有了总运力规模等六个“世界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航运业巨头。

26、将钱公之诗与陈氏之遗诗加以比较,会发现一个较为奇怪的现象:陈氏虽是大史学家,其诗则似多诉诸感情;钱公虽是大文学家,其诗则似多诉诸理性(非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之谓)。联想起陈氏提倡“以诗证史”,以理性产物视文学作品,而钱公则大不以为然之事,二公作起诗来,则偏偏自相背反。试均取建国后诗为例,陈诗如:

27、(12)程章灿.魏理与中国文学的西传(J).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13(6)47-

28、刚来时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怎样,但现在和对手不相上下,这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9、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形容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不能误用于形容心胸开阔。

30、例句:(课文《安塞腰鼓》)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31、    先生笔译领域精品不断,口译也非常精妙。他曾多次应邀参加上海市重大经济、文化国际会议,担任主要口译,曾担任政府要员出访时的首席翻译。1990年,担任了出访香港、新加坡的上海市经济代表团首席翻译。时任朱镕基市长引用了“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名句,他迅速精准翻译,并补充该句出自王羲之《兰亭序》。香港总督则引用了莎士比亚的诗句,他翻译完之后即兴朗诵了莎士比亚的下一句诗,在场人士大为赞叹。

32、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怨落晖;(杜牧:九日齐山)

33、关于平仄安排,两部联话都用“谐”字来概括和表述。由于所选之联大都能做到合律这个基本要求,故“谐”字提及次数并不多,只有少量遇到“不谐”的情况,才被指出来。这无疑也是对联批评基本范畴中的价值标准之一。

34、商量多,唐诗僧齐己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往谒郑谷求教,又贾岛与韩愈“推敲”之佳话,皆堪为范。

35、The“CapsandBelts”goseekingeachotherout.

36、例句:(课文《藤野先生》)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

37、      此即第一句与第三句相对,而第二句与第四句相对。此种对法,又称扇对格。《苕溪渔隐丛话》云:“律诗有“扇对格”,第一与第三句对,第二与第四句对。如杜少陵《哭台州司户苏少监》诗云:“得罪台州去,时危弃硕儒;移官蓬阁后,谷贵殁潜夫”。东波《和郁孤台》云:“邂逅陪车马,寻芳谢朓洲;凄凉望乡国,得句仲宣楼”。又唐人绝句,亦用此格,如“去年花下流连饮,暖日夭桃莺乱啼,今日江边容易别,淡烟衰草马频嘶”之类是也”。

38、Onceagainslantingtothesouth-west.

39、与诸葛亮不分伯仲的妖术师之历史上庞统中年在入川战役壮烈殉职,壮志未酬。

40、    从以上修订的译例中可以看到,逐词组译大体上还是可行的,译文2中只是最后一句明显偏离了日常英语文法规范不为读者所接受,译文3中只是补足了符合日常英语文法规范的人称代词、个别语助词与连词。从这些译例中我们也可看到逐词组译形成的语法切断,一方面彰显了汉诗的顿歇节奏(比如,闺中/少妇/不知愁;秋风起兮/白云飞),另一方面突显了语词意象的空间并置,摆脱了抽象的语法关系与逻辑结构,释放出语言表意的弹性,也凸显了其叙事的“表现(showing)”功能(如译文3)。因此,如果只看到韦利逐词组译时有些违背了日常英语传统规范的一面便对之大加挞伐,而看不到他对逐词组译的创意运用,也许就辜负了韦利别有用心的一番实践与探索。事实上,韦利的译本中频频出现的诸多意象并置而且表情达意恰到好处的例子,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其不断实验的逐字或词组译的方法,而这一方法也成为其探索英诗新的表达形式与技巧颇为突出的一面。又如:

41、推选火炬手,与王义夫名气不分伯仲的还有奥运冠军、辽阳人袁华。

42、“在日常生活以及经验地应付自然的技能方面,我们是不分伯仲的。

43、周文说:“‘世情’,指世俗的情事搬演栩栩如生。世人着墨不多像空际传神,把钱先生比作赵明诚,把钱夫人比作李清照。这样比较,好像是争名,是文人的习气,自己笑这种习气,讨厌世情这样比较。”这段话简直不知所云。其实,二两句乃夸奖杨先生的剧本,四两句则表示自己曾经有点不服气。邹文海《忆钱锺书》云:“犹忆初次见面时,我说厦门大学的朋友盛称季康的剧本上演甚为成功。锺书君作色答:‘你们只会恭维季康的剧本,却不能知道钱锺书《围城》的好处。’”我们知道,赵明诚之才不如其妻李清照远甚,死后只留下一本《金石录》,钱公自然不喜欢人们拟不于伦。

44、不期而至:指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指没有预料的到来。

45、(课外)南昌市叠山路已成为市中心的一条繁华街道,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46、      此种对法,乃是借同音字以为对仗。如借“杨”为“羊”,以对出句之“鸡”字,借“下”为“夏”,以对下句之“秋”,借“迁”为“千”,以对上句之“十”字,及借“子”为“紫”,借“洪”为“红”,而琢成对仗。明俞弁《逸老堂诗话》云:“《天厨禁脔》有琢句法中假借格,如“残春红药在,终日子规啼”;以“红”对“子”。“住山今十载,明日又迁居”以“十”对“迁”。《朱子儋诗话》谓其论诗近于穿凿。余谓孟浩然有“庖厨具鸡黍,稚子摘杨梅”;以“鸡”对“杨”。老杜亦有“枸杞因吾有,鸡栖奈尔何?”以“枸”对“鸡”。韩退之云“眼昏长讶双鱼影,耳热何辞数爵频”;以“鱼”对“爵”。皆是假借,以寓一时之兴。唐人多有此格,何谓穿凿哉?”

相关句子

描写秋雨的句子大全(116句)

描写秋雨的句子大全 1、雨点连在一起像一张大网,挂在我的眼前。 2、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描写秋雨的句子大全……

酒桌上的幽默口才(21句)

酒桌上的幽默口才 1、东风吹,战鼓擂,如今喝酒谁怕谁,你一杯,我一杯,如今喝酒谁怕谁?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半斤八两只等闲。---好酒量,喝一杯。 3、你试试这样说:“跟你不……

梅花诗一百首(17句)

梅花诗一百首 1、 此诗语言朴素,对梅花的形象也不多做描绘,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墙角……

描写人物外貌的段落150字(84句)

描写人物外貌的段落150字 1、在人流中,我一眼就发现了你。我不敢说你是她们中最漂亮的一个,可是我敢说,你是她们中最出色的一个。 2、记叙几件事必须围绕一个中心来写,不能几……

描写月亮的诗(73句)

描写月亮的诗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2、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3、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出自李白《月下独酌四……

诚信的成语和名言(43句)

诚信的成语和名言 1、君子改过,小人饰非;改过终悟,饰非终迷;终悟福至,终迷祸归。——邵雍《迷悟吟》 2、原来,国王发给大家的草籽是在开水里煮过的,怎么会发芽、开花呢?别……

表白的话感人的句子(44句)

表白的话感人的句子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但是亲爱的,真爱错过了难以再拥有,所以不要拒绝我,心甘情愿的嫁给我吧! 2、缕缕花香入肺沁,丝丝真情……

十幅千古有名的对联(30句)

十幅千古有名的对联 1、东坡把上联交给佛印,佛印思索片刻即对出了下联: 2、 一日,某商人找唐伯虎求写一副对联,唐欣然挥毫而就: 3、一日,苏东坡邀黄庭坚来家作客。黄到门外……

描写腊梅的优美句子(34句)

描写腊梅的优美句子 1、​天空灰蒙蒙的,遮住了我的视线。远处的铁塔,连绵起伏的高山,隐隐约约地看见有几点亮光,就像荧光虫一样一闪一闪的。那些高楼大厦,都在蒙蒙胧胧的……

鼠年图片(57句)

鼠年图片 1、中华先民崇拜龙和虎,崇拜蛇和鹰,古罗马人崇拜母狼,族人崇拜熊,非洲许多崇拜狮子,这些文化现象都是图腾崇拜的具体体现。 2、另一种说法,十二生肖的选用与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