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101句)

2023-10-06 12:07:08 阅读:

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1、颜子以尊崇千古圣哲之情尊崇孔子,其亲若父子。颜子忠厚内向,掩盖了他的聪颖善思,孔子讲课时颜子从不提出半点质疑,看起来有些愚拙的样子,孔子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观察了解后,发现颜回并不愚。《论语·为政》记载了孔子的一段话:“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2、颜回“好学”精神得到孔子的大力倡导,在《论语》中,颜回是唯一多次受到孔子赞许且没有被批评过的学生,正是在于颜子真正能够做到“好学为乐”的境界的。

3、儒家思想是在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思想学派,其思想对社会影响深远。

4、儒家讲求人的社会性,加强了中国人内部的关系纽带。

5、“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颜回这种注重志气、追求真理并以之为乐的精神,与孔子本人“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实为同一旨趣。

6、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论语·公冶长》)

7、《史记·孔子世家》所记颜回语:“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之丑也;道即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颜回宁愿终生不仕,惟以“愿贫如富、贱如贵,无勇而威,与士交通,终身无患难”(《韩诗外传》卷十)。孔子赞其:“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

8、“陋巷之乐”也是“孔颜乐处”的体证范例,这种“忘我”的学习境界正是我们今天追求和想要达到的至高的学习境界!

9、儒家思想中的许多优秀成分溶入中华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在中华民族精神中,处处闪烁着儒家思想的光辉。如爱国主义,儒家思想强调集体主义精神,要求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克己”是为了“复礼”;强调家国合国是家的放大,忠是孝的放大;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现在,爱国主义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又如团结统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很浓,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西汉董仲舒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儒家的“内圣外王”强调君子修身、“齐家”的目的就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政治观念和思维方式。在中国历史上,分裂不得人心,统一人心所向,这已成为我们反对民族分裂的广泛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又如爱好和平,儒家讲“礼之用,和为贵”,讲“和而不同”,讲“厚德载物”,讲“忠恕”,要求人们在处理君臣、父子、夫妻、邻里、朋友等“五伦”关系时,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里,最可贵的就是要设身处地地站到对方想一想,以增进理解,营造宽容,多达共识,形成合力。现在,在国内提出和谐社会建设,在国际提出和谐世界理念,坚持友邻、睦邻、富邻政策,为我国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目标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儒家“和”的思想能发挥更大作用。

10、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又是通过儒学的要义体现的。儒学传统中这一被传统社会奉为经典准则的“以修身为本”的理论,同样也适用于现代社会。建设起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根本在于每个社会成员的素质状况。只有每个社会成员都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整个社会才能达到文明和谐之境。因而每个社会成员的和谐人生乃是组成和谐社会的基础,而要达到和谐的人生,自然应从“修身”开始。

11、颜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伐善,无施劳”。他提倡治理国家就要长期坚持仁政,不能过分加重劳役税赋于百姓,从个人的修身角度来看也可以理解为“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轻易施加给他人以劳苦”。

12、众所周知,孔子非常重视教育,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学思结合、重视实践、学仕结合等。其中的一些观点今天看来更显卓越。在兴起于西方的现代教育中,技术教育、职业教育是最重要的内容。

13、   儒学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走出国门,儒家思想对今天的东北亚、东南亚、西欧和北美等地区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不仅有着传统的“四大发明”等先进科技影响世界文明的进程,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思想文化,对人类近代文明也有过积极的贡献。

14、两千多年以来,复圣颜子备受尊崇,是有其深层原因的。他十三岁从师修学,十八岁乃成德教。东汉郎凯说:昔“颜子天下归仁。”

15、我认为中国落后于西方不是“前现代”对“现代”的落后,而是“现代的第一期”对“现代的第二期”的落后。中国在战国时代其实已经进入了类似于欧洲现代化早期的情况,当时思想家们对于社会问题的反思对我们现在仍有借鉴意义。我觉得他们的思想可以和霍布斯、洛克这些人放在一个平面上比较,看谁给的解决方法更好一些。欧洲在1500到1800年之间做的很多事情其实中国在战国时期都已经做过了,比如土地私有化和全民战争。贵族制度逐渐瓦解之后,战争就不再是贵族的特权了,民众也可以参加;土地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自由买卖。但是1820年工业革命以后中国被西方迅速地甩开。本来中国的GDP是世界第一的,但是工业化以后经济增长模式跟前工业化时期是完全不一样的。中国缺的其实是这个。本来中国应该从“现代的第一期”,就是有人口的自由流动和自由市场,进入“现代的第二期”,变成工业化的国家。但是当时病急乱投医,以为中国要从“前现代”进入“现代”,做了很多并不一定有利于发展的事。

16、孟子把“仁”思想发展成为“仁政”,主张“不以仁政,不能平天下”。主张要“施仁政以民”,要有“省刑法,薄税敛”,这种强调减少对人民的“压榨”的主张,无疑是一大进步,试想,若未能提早有这种主张,我们的“仁政”或许便不会这么早到来,不会这么早提前享受“仁政”的好处,这对于和谐、美好社会的建设指导意义重大。

17、基督教文明讲则讲个人生命的“原罪”,因而个人的行为应该以上帝的意志为准,求自我的赎罪。因而西方传统文化把感性的爱放在从属的位置,而以理性的爱为准。而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则把人的情感,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这也是我们现在的传统家庭都很重视亲情的融洽,拥有异常强烈的家乡情结的重要原因。对社会则表现为对“和谐”“其乐融融”的追求,这是发自人内心情感的基本要求。中国文明之所以持续地发展至今,而不毁于内部的战乱,与此关系很大。

18、颜回通过协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替师讲学,传授六经,逐渐有了自己的影响力。《韩非子·显学》认为:“自孔子后,儒分八派,‘颜氏之儒’是其中的一派”。后世儒学专家大多认为韩非子所说的颜氏之儒,是指颜回弟子在继承颜子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学支派。

19、2020年7月在中央电视台老故事频道《人文纪录》栏目播出的大型纪录片《颜子》中的颜回,是春秋末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子渊,也称颜渊,是孔子早期弟子颜路之子。出身寒微,却能安贫乐道,聪敏过人,深思善学,对孔子所讲能闻一知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以德行著称于世。

20、思想是一个社会的基本行为准则,从某种程度上讲对一个社会起着一定的约束力,因此思想对一个社会能够产生重大的影响,作为中国社会传统思想主流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发挥了重大作用,时至今日,时代在变化,思想也在变化,面对文化多元、中西融合碰撞的文化发展趋势,对一种文化或者说思想的重视关系到一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一个社会的文明进程,因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集千古圣贤众多儒流于一体的历经变化的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21、儒家思想精髓不在于其治国理论学说,封建制度只是封建社会的思想外壳,儒家思想精髓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正是封建社会伦理观从国家统治阶级的高度期望出发将人们生活现实中的行为规范用通俗的语言--道德意识规范起来,让农民成为社会道德思想的奴隶,而这种封建伦理观作为封建统治阶级上层建筑社会意识中的最广泛影响治理社会群众基础的核心,从而完成对国家社会双重治理的理想效果。

22、儒家思想的重要社会影响在于它为封建统治阶级创造了整套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论思想体系,并让中国的统治阶级成功的应用于中国的社会国家治理实践获得了封建社会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光辉人类发展社会史

23、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守礼思想虽然有不少消极因素,但也无形中教导着人们要守礼义以维护社会的秩序,促进经济发展。

24、我国目前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严峻问题之一是精神文明建设赶不上物质文明建设,在近几年的四化建设中,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泛滥,国内出现了贪污贿赂、倒卖诈骗、一切向钱、假公济私、见利忘义等十分严重的腐败现象。

25、个人修身的温和信条:“诚”、“敬”、“信”。

26、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在影响。

27、   国家的统一在任何时候、任何社会都是人们的共同追求,一个不统一的国家很难发展进步,即使在封建社会,统一不仅是君王的的理想,同样也是在小农社会的背景下黎民百姓的共同期待。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无道,礼崩乐坏。”孔子坚决维护在君主专制之下的集权政治,坚决反对地方主义的分裂,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政治上的“大一统”才能保证经济上的发展,诸侯争霸,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要想实现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必须实行政治上的“大一统”,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思想上的“大一统”做保障,儒家学说的弘扬在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已经把“大一统”思想演化成一种民族的心理定势,那就是国家的统一才能保障社会的安定。而正是这种牢固的心理定势使我们在历史上多次战胜分裂,维护了国家的统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统一”和“分裂”是一个长期的话题,纵观历史,统一是主流,分裂是暂时的,这就印证了儒家“大一统”思想虽经历不同王朝的更替,但其国家一统、民泰国安始终是一种共同的追求。我们也应该看到儒家所鼓吹的政治大一统本质上乃是专制主义的政治统也可能会产生某种消极的影响,但国家一统的观念是没有错的,至今在主权国家中仍旧是一种至高准则。大一统学说对于维护国家之统一以及民族间的团结与融合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儒家思想所提倡的“和而不同、和为贵” “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主张在当今社会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方面仍然发挥着积极作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中国现时期的外交政策都可溯及到儒家思想中的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准则。儒家文化的这种思想对民族与民族、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的调整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大一统”思想的指导下国家的暂时分裂或分离会实现统和谐与发展的国际社会一定能够实现。民族争端和历史延续问题得到解决,我们的宝岛台湾也会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28、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29、古籍中记载颜回从学于孔子后,少有离开。少正卯与孔子同时期讲学,当时常有弟子离开孔子,转投少正卯,孔子门下于是“三盈三虚”,唯有颜回从未离开,有人就问他说:你何不去向少正卯学呢?颜回对曰:“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且夫子之学,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足吾之为学也,何去之有哉。”

30、   儒家的“人本主义”思想。孔子曰,“天地之间,人为贵”。荀子曰:“人最为天下贵”。孟子曰:“民贵君轻”,在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仍然重视人的价值,提倡“人本”“人贵”,尽管其目的和含义与现代社会的“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思想和理念有很大差别和不同,但在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儒家的这种思想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社会进步,这种人的理念早于西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十几个世纪,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是屈指可数的先进思想,儒家思想后来在西方国家的广泛传播正是基于这种“人本主义”思想的先进性,这种思想获得了欧洲思想家们的欢喜和重视,成为一种冲击旧制度的法宝,因此,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是巨大的。儒家思想的人本主义在于人要有“仁”和“义”。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百事义为先,舍生取义。以“仁”和“义”为支撑的“人本主义”观念使儒家思想更具内涵,更有生机和活力,从而在社会中得以推及并产生积极作用。

31、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孔子说自从颜子去世后,如今再也没有他这样好学的学生了。

32、初二(4)班李佳仪:这次杏坛讲座,让我更细致的认识纳兰性德,不再只是局限于语文书上的诗作、注解。高一的学姐为我们全方位的介绍了纳兰性德,生平经历、情感历程、诗作手法、表达情感等让我们可以更加确切的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与内容。

33、颜子的政治抱负及理想信念在《孔子家语·致思》篇有体现,孔子与弟子们“农山言志”的记载中:“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可以看出颜子所向往的是德教风行,君臣同心,上下协调,人民丰衣足食的安定和谐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人讲仁义,个个守规矩,没有沟防城郭,更无战争之忧。

34、“和而不同”简而言之是指承认“不同”,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和”,从而在本质上达到相近或相似。“和”、“同”两个概念,都是讲同一性的,但内涵却有很大不同。“同”是指否认矛盾,不承认差异的同一性;而“和”则是承认有矛盾,有差异的同一性,因此“同”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维,而“和”则是一种辩证的思维。

35、儒家传统思想非常重视对国民自身进行修身的伦理道德教育。在此问题上,儒家强调“诚”、“敬”、“信”的和平修身信条,并形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对于保障国家和平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诚”即真实无妄,“敬”即主一无适,“信”即真诚忠信,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没有诚、敬、信,人就不能称其为人,当然,没有诚信人类也无法和睦相处,更谈不上社会的繁荣昌盛。儒家思想主导思想潮流数千年,它所倡导个人要“诚”、“敬”、“信”的价值观使得中国民众自古形成热爱和平的历史传统和心理基础,也保证了它的崛起只会是“和平崛起”。近年来,由于中国信誉较好,其投资环境也日益受到国际投资者的青睐,成为吸引外资的大国。中华民族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是讲求诚信的,都是负责任的。

36、在当代传承和实践儒家君子观,要把儒家君子观的基本精神与人类的未来要求和发展趋势相结合。儒家的君子观从根本上说是要人类对自身的生命特性有一种精神自觉,明确人类自身存在的义务,从而以正确的方式建构人类自身、谋求人类的未来。它的基本精神是对“义”的坚守,“君子喻于义”“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在儒家这里,它集中表现为人在维护天地宇宙生态系统和谐运行的道义担当上。“君子之道,天之道也”,而“天道之大在生物”,故“君子协进生物之功,可以配天”。

37、这在全世界范围内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空前绝后的。也是中华民族以前、现在和将来屹立世界的根本所在。

38、观察者网:您刚才提到儒家在两千年中一直在发展,不同流派互相之间可能认为对方并非正统,不过他们都对孔孟思想进行了解读、做注解,后代的学者也都一直在学。那我们应该如何了解孔孟真正的想法呢?

39、其次,儒家文化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在于它的教育价值。孔子无疑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他兴办私学,推动平民教育的发展,其“有教无类”的思想可以说是最早的平等教育主张。“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思想已影响无数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在孔子的一生中,从15岁“志于学”开始,到70岁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而止,其人生境界不断提升,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正是其终生“学而不厌”的结果。孔子通过其经历以及理论为后世的教育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其后,宋代理学家朱熹对儒学文化的教育思想进行了继承与发展,不仅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终身性,更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如他所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仅要认识,更应该去实践。这种思想对于解决今天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矛盾、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0、因此,我以《论语》为出发点。但是《论语》言简意赅,对于很多问题并没有展开,光用这本书的话很可能会把自己的话塞到孔子口中去。孟子和荀子像是孔子的助教,把老师讲的话给展开分析了。但是这两者有很大不同,总得选择一个。我完全可以选择《荀子》,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孟子》。这其中有我个人经历的原因,我当年在北大旁听课程的时候我的老师是冯友兰和张岱年的学生,他们仍是按照“四书”的道路授课的。所以,我并不认为儒家就是以“四书”为基准,其实完全可以从董仲舒的思想做出一套儒家的政治哲学出来。但是不论用什么儒家文本,我觉得做研究总要提出一些别人没提出过的、有建设性和批评性的想法出来。海外新儒家也重视《孟子》乃至四书,但是他们在政治与器物层面所提出的似乎之时给民主科学站台,这样的话,至少在政治与器物层面,就没有读儒家思想的意义了。

41、其仁政爱民和任用贤才,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合理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等,在现代企业管理和教育中仍有很大价值。

42、养民、惠民、富民,使人民富裕起来,是当今社会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的政府必须对民众作出的承诺,更是中国共产d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孔孟“仁学”在经济上提出的:养民、惠民、富民的主张,对于今天发展经济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43、儒家则曰“未知生,焉知死?”儒家不把生活的目的放在彼岸世界,而是只承认现实世界的意义,因而只有通过人的积极实践,才能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肯定。因而儒家追求一种“自我实现”式的“快乐”境界,而非漠然处世——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把快乐置于尘世,把幸福置于尘世,追求一种可感的真实人生,这是千百年来的仁人志士,为国为民,积极入世,积极审美的重要精神动力。

44、   现代社会以儒家思想中“仁政”“民本”“人与自然和谐”“五义”等观点为基础结合时代发展需要而提出的“八荣八耻观”“科学发展观”等无不凝结着儒家思想的精华。儒家思想在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中,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日益发挥着重大作用。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思想的交流和融合是儒家思想重新迸发出无尽的生机活力,作为一种社会普遍认可和接受的主流思想有着巨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这也是儒家思想为什么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之所在。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发展使儒家思想始终保持着一种与时俱进的步伐,尽管儒家思想中有一些与现代文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或格格不入的思想存在,但结合国情和时代发展特征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任然可使儒家思想在社会中成为一面旗帜,从而引导一种优秀的主流意识,为社会提供一种道德和价值的规范或准则。

45、在母亲的教育下,用功读书,学成以后以孔子的继承者自任,招收弟子,并且游历列国,宣扬“仁政”、“王道”的主张,提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6、即使是追求超脱的佛教,传入中国后,也演变成了半入世半出世,以超然之态享受尘世之乐的“禅宗”,这里,儒家所推行的人生观,无疑起了很大作用。这种尘世之乐并不同于动物式的肉欲,而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精神性的肯定,对现实情感的精神性的肯定。

47、我在做研究的过程中觉得自己要尽量不违背对文本的最基本的理解,我有新的理解时也会去找相对可靠的根据。不过我更关心在具备一些对孔孟思想基本的理解之后应该怎么面对现代的问题。

48、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对如今的保护环境 政策的制订和实施有其指导作用。

49、“陋巷之乐”把自我化于自然之中。“同于大道”(《庄子·大宗师》),使自我行动更加符合客观规律。

50、颜子注重自身修养,仁爱诚信,虚心好学,德行出众,无论孔子还是同门弟子,大家对颜回的抱负与志向、操守与德行都是交口称赞的。他长期践行“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行为规范,在同门学子中起到了很好的模范作用。

51、陈蔡之厄最艰难的时期,颜子穷困却不改其气节,孔子坚信“吾信回之为仁久矣”,“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 ,“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意思说如果颜子实现了“仁政”的理想,孔子甘愿做弟子颜回的属下。

52、“过犹不及”的辩证思维体现了高超的处世方法和领导艺术。“中庸”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认为它是最高美德素养,也是准则和方法。“中庸”里有辩证法,即关于“度”的思想,既不要过头,也不要“不及”,反对走极端,要求人们待人接物要把握分寸,注意火候。孔子说,有人问他问题,他就“扣其两端而竭焉”,即摸清事物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然后综合起来给予回答;又说“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即只抓住矛盾的一个方面而忘记另一方面,必然造成危害。儒家是为当官者着想的,认为当一个领导者,要做到“威而不猛”、“泰而不骄”、“和而不流”、“矜而不争”、“欲而不贪”、“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劳而不怨”、“惠而不费”等。从气质修养上,“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又说“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认为这两种人都有偏激性,应取其“中”,既积极又稳当。对这些要求,我们现在的领导干部如真能做到,也称得上是有修养、有能力的好干部。

53、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参考儒家传统提供的资源。尤其是华人和东亚人应该有这个机会。但是正如其它的文化传统,儒家传统属于全人类,所以儒家的思想文献应该尽量翻译成各种语言,提供给大家。

54、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

55、“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56、国家内政外交的和平理想:行“仁政”、修“文德”。

57、   文化或是文明,都是人类共同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文化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思想的演变和革新,都是社会发展的常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支撑。对待民族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我们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够数典忘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江泽民主席曾说过“一个民族既努力实现自己的经济腾飞,又努力繁荣自己的民族文化,才能真正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以此,我们要正确对待儒家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把儒家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把儒家思想的价值和理念发扬光大,把儒家思想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发繁荣,进而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大跃进。

58、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

59、所以,我并不认为宋明理学走歪了,只是它缺乏普世性。我更喜欢先秦与汉代的儒学,因为那时候更多地还是从政治的角度来理解儒家的。而我选择先秦儒家的原因是当时的思想家直面着周秦之际巨大的社会变革,他们的问题意识应该更强一些,而且是直接面对着问题说话。后代的很多儒家经常是通过先圣先贤的话来发言,缺乏直接性。西方也一样,后代的许多学者其实是通过评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来抒发自己的意见,而不是直接去面对问题说话,等于隔了一层。先秦时期的人们面对的是政治大变局,思想也是被政治激发出来的。先秦诸子想的都是怎么恢复秩序。他们虽然也谈做人和安身立命,比如如何做一个好君主,但这些都只是为了解决政治问题而诞生的副产品。而宋明时期的儒学突出了“内圣”,而把政治问题当成个人伦理的副产品。

60、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对待传统文化,正确的做法是,“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也是我们在传承和实践儒家君子观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61、还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惆怅的李白?

62、自从中国人开始追求现代化以来,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上的地位就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自明清时代,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上的地位就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63、白彤东:对。不过我认为费孝通的一些观察还是很有意思的。比如说,城里人觉得农村来的人比较笨,也不识字。但是费孝通说,在农村不需要写字,有事情直接和别人说就行了,也不用说普通话,乡音大家都听得懂。文字和普通话只有在和陌生人交流的时候才需要。农民的所谓“笨”其实是因为不需要,人其实都是适应着周边环境的。在我们现代社会,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那自然是需要学说普通话和识字的。

64、最后,在儒家这里,完美的君子形象还必须具有智慧和审美的特征。一个欠缺智识、外表邋遢之人,任其德性多高,在儒家这里都难以称为君子。所谓“君子博学深谋”“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65、总体来看,儒家的君子是一个兼具“位”“德”“智”“美”等多种属性的复合概念,它涉及对一个人的社会地位、道德水准、智慧水平、心理素质等全方位的评价。这正如荀子所说:“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不过,从历史实践的角度来看,儒家的君子主要是一个德性概念,即侧重以道德水准界定何为真正的君子。而儒家所谓“德”,从其根本来说,乃是一种“生”德,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而民生问题,则构成“生”的首要问题。因此,在儒家这里,一个人是否能够体悟上天创生万物之德,是否能够仁民爱物、关心民生,肯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构成儒家评判君子的一个基本标准。

66、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飨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

67、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政治思想,闪烁着民主、民生的光芒,在历史的变迁中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影响着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治活动,尽管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它“德治”主张和“礼治”的秩序思想,都对当今政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68、子贡说:“夫能夙兴夜寐,讽诵崇礼,行不贰过,称言不苟。是颜回之行也。”(《孔子家语·弟子行》)

69、首先,从词源学的角度看,君子一词的基本含义是指“在位者”,即指统治阶级的成员。先秦时期,这一含义一直都是君子的基本内涵。如中国现代著名学者顾颉刚说:“君子小人,先秦以上以身份地位分,此时之君子指在官位者。”这一含义也广泛见诸儒家经典中。如《诗经》《尚书》中的君子即多指此义。与这一意义上的君子相对,社会上的广大普通人则被统称为“小人”“庶民”等。

70、有两位老师对我影响最大,一个是施特劳斯(Strauss)的学生斯坦利·罗森(StanleyRosen),另一个是蒯因(Quine)的学生伯顿·德雷本(BurtonDreben)。这两人研究方向不同,一个是分析哲学,还有一个有点反分析哲学,但是他们对文本都非常尊重。所以我非常不习惯说像“康德主义者(Kantians)会怎么想”这样的话,我觉得还是要落实到具体的文本。有的文本可能比较有争议,所以我要选择一些比较公认的、属于儒家体系的文本。另一方面,我觉得要集中一些,太旁征博引的话看似能互相支持,但实际上文本之间是互相冲突的。

71、孔子多次夸奖颜回好学,称其为贤人,曾说:“回之信,贤于丘。”称赞颜子的诚信与仁爱超过了自己。

72、   即使是在当今,儒家思想也对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可以说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在受儒家思想的引导和指引。

73、       儒家的仁政思想及道德观念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74、其一生主要贡献在于,奠定了教育的基础,他在政治上采取保守主义,主张恢复西周礼乐制度;但在教育上倡导“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这些开明的启发式教育方法,以及他对于思想领域的开创性见解间接的促进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这一文化鼎盛现象的形成。

75、孔子主张“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影响体现

76、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世界政治思想最低共识,用孔子一样对他人充满善意的目光去看待其他的国家和民族,可以实现“有道”的大同社会。

77、“愿无伐善,无施劳”(出自《论语·公冶》)是复圣颜子毕生之志,是内修己德、外施爱民的治国之策。这与舜的“无为而治”相同。在颜子看来,唯以此施行于天下,方能实现孔子的“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的理想社会。颜子施政理想所向往的就是能有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这也是历代明王圣君为求国泰民安和天下大同的终极理想!

78、   12月6日,我们邀请到了高一(7)班的郭云天同学在杏坛开展了主题为“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影响之‘我’见”的讲座。

79、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80、诞生于农耕文明的儒家文化,一开始就把人置于人群中,置于家庭中,置于社会中,非常重视人与人之间的血缘情感上的纽带关系,由此至下而上,通过确立伦理关系,建立起一套结构严整的国家社会系统。在现代中国,“家庭”依然是最基本的社会单位,家庭观念也是影响我们社会行为的最大的因素之一。以家庭观念为基础,家庭利益为目的,进而推广至“祖国”这个讲求秩序与和谐的大家庭,中国人民拥有举世瞩目的创业动力和民族凝聚力,推动了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

81、——《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第三十八》(节选)

82、颜子随老师孔子周游列国,返回鲁国之后,颜子除替孔子讲学外,便帮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据有关古籍记载:颜子是《易经》主要整理人之后人叙述颜子以弱冠之龄与孔子校对《易经》,其学问可见一斑。

83、当今国际社会,强国侵略弱国的现象加剧,经济危机也频频发生,地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整个世界孕育在隐藏的不安定中。而孔子思想中理想化的道德体系建构和对个人的道德要求,恰恰适合于当下的社会语境,这一点也得到了世界各国有识之士的认同。

84、不过,在科学研究中、在治学中,在履行法律时,我们不能把目的与手段混为一谈,因为自我的私情和私利,而把符合更广大人民情感的,或符合自然规律的理性原则忽视掉。

85、再说回费孝通的“差序格局”。其实费孝通对于“差序格局”的观察并不是完全错误的。他所说的“差序”就像小石头投进水里,涟漪一点一点扩展,这样到最后就会很弱,不足以维护团体的凝聚力。这种说法是对的,但是儒家提倡的并不是一点一点地扩散,去关心陌生人的时候先想着要关心父母,再关心邻居这样一步一步来,而是直接通过类比来进行沟通。此外,他还说中国缺乏一种大的连接,这其实是因为他所观察的是民国社会。那时候因为战乱,国家内部的流通被打乱,退回到小村落的内部流通,因此他的观察是有局限性的。不过他的洞见的确对儒家是一次很好的质疑。

86、   儒家思想讲求“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其基本核心是“仁”,以“仁”为基础和精髓的儒家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儒家思想影响中国两千多年,从古至今长盛不衰,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国文化的伦理和观念中,无不打着儒家思想的烙印。儒家思想发展到今天与原来的“孔孟之道”在内容和实质上已经有很大不同。儒家的“仁治”“礼治”“德治”“孝道”“大一统”“天人合一”“民贵君轻”“有教无类”等思想主张依然光芒四射。对儒家思想的发掘和借鉴,对儒家思想中的精华发展和弘扬,可以更加丰富儒家思想的内涵,这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作用。

87、提倡德政,以民为贵,关心人民疾苦,为人民谋福利,与中国共产d的宗旨“为人民服务”是相通的,有助于改善d群、干群关系,对提高全社会的凝聚力,落实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法治国,以德治国”精神,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扩展资料儒家思想的重要社会影响在于它为封建统治阶级创造了整套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论思想体系,并让中国的统治阶级成功的应用于中国的社会国家治理实践获得了封建社会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光辉人类发展社会史。

88、它为封建统治阶级创造了整套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论思想体系。

89、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

90、“仁政”爱民、“文德”教化是儒家思想在内政外交上的理想期求。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上的华夏民族和周边的夷、狄、戎、蛮等诸少数民族进入地缘政治时代。在处理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关系上,儒家主张修“文德”的对外政策。从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出发。显然,受着如此“仁政”爱民、“文德”教化之和平思想深远影响的中国决不会干涉别国内政,不会主动发动侵略其它民族、国家的战争,更不用说侵占其它国领土。所以,中国的崛起只会壮大国际社会上的和平力量。

91、   在讲座中郭云天同学为我们细致深刻地介绍了儒家思想在各个朝代的发展历程,并和大家分享了儒家思想对现代对社会的影响。讲座生动有趣,郭同学运用各种形象的事例与大家分享了儒家思想的时代内涵,相信每一位到场的同学都有所收获。

92、观察者网:您在您的新书《反对政治平等:一个儒家的案例》中谈到,儒家的公民教育比民主的公民教育更合适现代社会,因为民主的希望取决于一种“公民友谊”(civilfriendship),如果人口庞大的话就无法达成了,而儒家提倡对陌生人也要关心。那基督教也提倡要爱别人,是否和儒家的教育一样适合呢?

93、在西方,学生提问不用举手示意,随时插话,打断老师讲课,属于正常;在中国就不行,孔子讲“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要人们平时要“居处恭”,“貌思恭”、“事思敬”。如按这些“礼”来教育,即使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青少年,也全被教育成循规蹈矩、蹑手蹑脚、千人一面的谦谦君子;再加上孔子讲“君子讷于言,敏于行”、“巧言令色,鲜于仁”,更限制了人们对雄辩和沟通才能的发挥。这和我们改革开放时代提出的开拓性、创造性人才要求背道而驰。

94、自然地,虽然儒家思想强调社会性和秩序性,也并不能成为少数人利用绝对权力和死的规定,违背百姓的意愿,钳制百姓生活的理由,而只是一种忽略秩序的情感连接性、忽略秩序的内在平等性的“异化”行为。

95、儒家思想对现当代有重大、深远的影响,比如孔子引导人们处世做官的态度,儒家学派的“不爱出风头,讲求安稳”正是现在中国人的大多作风,但对于儒家思想,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比如孔子提出维护周的统治,他提倡三纲五常是不符合时代潮流的,不利于思想的开化,对女子持贬斥态度,我们提倡男女应是平等的、又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我们也不予以学习。

96、   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打破了中国封建社会 “学在官府”只有贵族才可以接受教育的制度,很难相信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孔子具有这种非常眼光,这对教育大众化和教育平等化无疑是一大贡献,孔子这种教育思想的开天辟地引导了后世教育在下层社会中的逐渐推广,时至今日,这种教育教学理念还在学校开展,这种思想促进了现代社会对创新型、实践型人才的教育和培养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批批实用性人才。孔子很多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及学习态度更是影响深远,成为千百年来读书人效法的原则,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等,其它儒家人士的教育思想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一样成为千古圣训,为历代读书人所推崇。耳濡目染,耳熟能详,儒家教育思想中的格言警句对现代社会学生的教育是成功的,同样,教育理念的创新符合素质教育和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的科学化、教育的与时俱进,儒家思想对教育的贡献是巨大的,中国的教育思想渊源和教育理念的创新可以从那里找到答案。

97、复圣颜子身上体现出的“立德”、“仁爱”、“无伐善,无施劳”、“不迁怒,不贰过”、不因环境恶劣或物质匮乏的“不改其乐”以及“闻一知十”的好学善思等优秀品格,不仅对中国知识分子影响巨大,而且对中华民族的品格和精神铸造的提炼与升华均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98、儒家思想中的理想社会就是“大同”。这个社会“天下为公”,“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都“讲信修睦”,“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疾废者皆有所养”。“大同”理想是人们对原始共产主义的回忆,是对当时阶级剥削、压迫的反抗,也是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向往,

99、在当今社会里,尊师重教、事师如父和从一而终的美德正渐行渐远,我们所缺乏的正是颜子的“三盈三虚,唯渊不去”的操守与品格。新时代下,我们更应该倡导这种高贵的道德精神。

100、而今天我们讨论的两种观点中哪一个更有利于社会的全面发展,也会更适应现代社会,因此,我方认为老庄思想比孔孟思想更适应于现代社会。

相关句子

关于母爱的现代诗歌短一点(12句)

关于母爱的现代诗歌短一点 1、即将去往河梁,掀起门帘依依不舍的与母亲告别,愁容满面,凄切悲凉,欲哭无泪。 2、《跨过天桥拥抱你》   ——写在结婚纪念日 作者:杜劲松 3、……

经典奋斗励志对联(17句)

经典奋斗励志对联 1、* “红色中国·文化宾川·历史州城”大征联10截止(经典奋斗励志对联)。 2、楹联同题范仲淹 优秀(2019年9月6日) 3、中国楹联报、国粹网“2019春联大家写”优秀春联……

有关爱国的名言现代(74句)

有关爱国的名言现代 1、 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 —— 康熙 2、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孙中山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

家长对孩子的寄语怎么写(79句)

家长对孩子的寄语怎么写 1、孩子,你可知道,没有一种给予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所以我们要心存感激,你要学会有情有义,懂的珍惜和感恩。想一下,偌大的世界,伴你左右有缘……

对老师的感谢语简短的20字(55句)

对老师的感谢语简短的20字 1、老师,您是海洋,我是贝壳,是您给了我斑斓的色彩,我当怎样地感谢您!(对老师的感谢语简短的20字)。 2、老师是神圣的职业,你们为了孩子的学习成长……

对妈妈说的简短话(48句)

对妈妈说的简短话 1、 亲爱的妈妈,你不知道我心里有多爱你,爱你正如你爱我一样,虽然我很不懂事,在你面前肆意妄为,你却从不生我的气,统统都包容我。谢谢你对我的爱,在女……

写给母亲的现代诗(2句)

写给母亲的现代诗 1、无论你走至天之涯还是海之角,她都会每时每刻将你挂起。……

对母亲的赞美之情的句子(99句)

对母亲的赞美之情的句子 1、母爱是一条长长的路。无论你走到哪里,她都伴你延伸顺畅。那悠悠的牵挂,那谆谆的叮咛,为你指点迷津,护你一路走好。 2、虽然古语有“至亲不谢”,……

表达对母亲的爱的诗(41句)

表达对母亲的爱的诗 1、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表达对母亲的爱的诗)。 2、字严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有子且勿喜,无……

让子弹飞经典台词站着把钱挣了对白(28句)

让子弹飞经典台词站着把钱挣了对白 1、“如果你活着,早晚都会死。如果你死了,你永远都活着。” 2、马邦德总体是倾向于张牧之的,黄四郎设计“麻匪火拼”杀张牧之。在发现张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