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简介50字(105句)

2023-10-28 05:39:14 阅读:

孔子的简介50字

1、  二十二岁 公元前530年,周景王十五年,鲁昭公十二年,孔子在鲁。

2、以上缕述了孔子在中华文化传统上的地位与业绩,而说这全是建立在「主体之仁」或「道德生命」或「内在的创造性动力」之上,即所谓「礼以仁为本」。其实这些概念落实来说,就是指:正因为是孔子这个人有这样的人格,才能充分涌现他的创造力以创建出这个仁传统。那么,孔子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或说:所谓「主体之仁」、「道德生命」应该是如何模样?我们能否就以孔子为例子来带出这普遍的「人格之理」,好让我们每个人也都有道路可循、有典范可依呢?这不正是「至圣先师」的要义所在吗?

3、闵损。鲁人,字子奏,少孔子十五岁。《论语》中提及五次。他以德行著称,孔子特别表彰他的孝行。据汉代刘向《说苑》记载,他曾遭到后母的虐待,但为了爱护异母弟而自甘受苦。他为人清高,“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③,可说是孔门弟子中唯一明确主张不做官的人。

4、    从公元纪年来讲,孔子诞生于B.C551年,B.C479年去世。他诞生前大约10年,印度诞生了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孔子死后大约10年,在希腊雅典诞生了苏格拉底。在不同地方,相对接近的一段时间内,出现了他们的伟人,这有一个专业名词叫人类文化的轴心时代。经过这个轴心时代,人类的理性、人类的文化整个展开。从中华文明来说,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比孔子大30岁,这两个学派的发展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对中国人心灵的塑造起到了关键作用。

5、可是,圣人是如何炼成的?他如何面对人生中遇到的困难,并一一战胜,成长为更好的自己?我们来看看孔子所遇到的人生困境,更学习一下他是如何超越的。

6、  十二岁 公元前540年,周景王五年,鲁昭公二年,孔子在鲁。

7、  三十一岁 公元前521年,周景王二十四年,鲁昭公二十一年,孔子在鲁。

8、孔夫子的思想讲究周礼制度,他主张仁政,主张为百姓做实事,因此,他的思想可以伴随着中国的发展而发展,以至于,他的思想能成为千百年来中国朝堂上的正统思想。

9、墨、道两家虽看似主张两极(一维护制度运作,一维护人性自由)。其实却同样把注意焦点放在结构面上。只有孔子看出问题关键不在结构面的制度上,他认为就制度而言,周文是宽紧得宜,符合人性的。(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问题其实是出在动力面上。乃因周文的制度结构是经过周公的创造性设计的,具有人文自觉的稳定性。但周文的动力面却只诉诸亲情的自然血气,那却是有限而无恒的,所以才会日久而弱,地远而疏;诸侯所以会渐渐不敬天子,原因正在于此。所以,孔子认为要救周文之弊,重点不在检讨周文的结构面,而是要开发出可大可久的真实动力来替代血缘亲情,那就是经由心灵的自觉、修养而涌现的道德感情。这正是如《易经·干卦》所说的自强不息、刚健日新的乾德。孔子因此以他一生的内省与实践,实证人人都具有这种内在的动力泉源。这动力泉源孔子便称之为「仁」,「仁」也可以说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重要本质。肯定仁才是对人性的最本质肯定,孔子也因此开发出以仁为核心的人格教育(仁教),创建了以仁为核心的文化传统(仁传统),他自己更是因此成为以仁为核心的「人之典范」。

10、“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引者注)于天下,为仁矣”(《阳货篇》);“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篇》);孔子在回答弟子樊迟问“仁”时用两个字精辟地提示了“仁”的本质:爱人(《颜渊篇》)。(孔子的简介50字)。

11、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

12、原来,所谓中华文化传统,应包含外在的文统(礼传统)与内在的心传(仁传统)两面,合心传与文统,才是完整的传统。礼传统是由周公创制,孔子自觉地予以继承,所以并称「周、孔」;仁传统则由孔子发明,孟子自觉地予以继承,所以并称「孔、孟」。而二者之中,更以仁传统为本(林放问礼之本,孔子的回答其实就是仁),所以孔子在中华文化传统上的地位,比周公更重要。可以说是由于孔子,中华文化才形成以动力为本、以身心修持、人格养成为要的文化性格。延申到中华民族其后两千五百年的命运,不管是好是坏,在顺境还是逆境,都和孔子脱离不了关系。(在命运好时就归功于他,在命运不好时就归咎于他,最近一次就是民初的打倒孔家店以及其后的批孔扬秦。)由此说来,孔子还不够伟大吗?

13、商瞿。鲁人,字子木,少孔子二十九岁。他从孔子专门学《易》,是孔门传道者之一。

14、  三十五岁 公元前517年,周敬王三年,鲁昭公二十五年。

15、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16、  五十岁 公元前502年,周敬王十八年,鲁定公八年,孔子在鲁。

17、卜商卫人,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论语》中提及十九次。子夏是孔门高足,长于文学,曾任鲁国的莒(音举)父宰③。他与孔子讨论问题都具有一定的深度,甚得孔子的赏识。他曾提出“学而优则仕”的著名论点,对后世的儒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孔子死后,他到魏国西河地方自立门户,收徒讲学,曾一度担任魏文侯的教师①。后世法家人物荀子就是他的学生,而法家李斯、韩非子则是荀子的学生。②《论语·雍也》。③关于颜回终年四十一岁的考证,见第二章《生平概略》第七节。  ④见《论语·先进》。  ⑤见《论语·先进》。因子路曾为季氏的家臣,敌人们称之为季路。  ①《史记》。  ②《论语·先进》。  ③据《论语·子路》。

18、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西周社会以血缘氏族(民族)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崩溃瓦解,而基于文化认同的华夏天下观开始成形。一些人开始思考天道、人生和世界秩序等方面的问题,原先由贵族所垄断的文化教育也正逐渐流入民间。

19、德是孔子体现道和仁的道德主体的总概念,包括仁、义、礼、智、信、孝和与中庸八大支柱(最具普世价值),含恭、宽、敏、惠、廉、俭、让等德目。

20、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先河,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21、71岁,他最赞赏的、心中内定的儒家掌门人颜回死了。他失去了他的学说接班人,悲痛万分,连连质问:“天丧予?老天这是要亡我呀!”

22、这种打破血统、地域的有限隔阂,而归宿于文化的大一统的精神或见解,孔子在《春秋》一书中是如何表示的呢?我们试读《春秋》,便可发现这一条重要的脉络:在春秋初期,孔子的尊王攘夷、民族大义,是落在齐桓公身上,乃因齐桓公领导北方诸侯抵抗南方的侵略者(霸权、帝国主义者)楚国。所以楚被判为夷,北方诸侯则是诸夏。但到了春秋中期,楚国已经「内化」了。(即已接受了人文教化而被孔子列为诸夏了,即所谓「外夷狄而内诸夏」。)这时新兴的侵略者是西方的秦国,所以孔子的民族大义,重心便改落在晋文公身上,乃因晋文公领导东方诸侯抵抗西方的强秦。于是秦被视为夷狄,而楚国则由夷狄转变为诸夏了。可见孔子判定夷夏的标准,的确与血统地域无关。

23、  五十四岁 公元前498年,周敬王二十二年,鲁定公十二年,孔子在鲁。

24、仲由。卞(山东)人,字子路,常称季路⑤,少孔子九岁。《论语》中提及三十八次。他为人耿直,有勇力才艺,一生忠于孔子。他性情粗扩,经常批评孔子,孔子也经常批评他。但孔子很了解他的为人,对他的评价很高,说他有才能,“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可备大臣之数,并赞扬道:“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①于路仕鲁期间,是孔子“堕三都”之举的最主要的合作者之一。他曾做过鲁国的季氏宰(季孙氏的总管),后来又做过卫国大夫孔俚的邑宰,以政事著称。子路是一个能按照孔子的教诲而躬行实践的好学生,诚笃忠信,办事认真。他六十三岁时,卫国发生了宫廷政变,他仍忠于孔悝,说是“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在和敌方搏斗时冠缨被击断,却忽然想起孔子关于“君子死而冠不免”的礼仪教条,结果是在重结缨带时被敌方砍成肉酱。子路的死,对时年七十二岁的孔子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25、但是,随着周王朝的灭亡,周礼也在历史的长河中被画上了句号,这也使得春秋战国初期的社会有一些不安定。

26、  十岁 公元前542年,周景王三年,鲁襄公三十一年,孔子在鲁。

27、曹字子循,少孔子五十岁。  伯虔字子析,少孔子五十岁。  公孙龙楚(湖北)人,字子石,少孔子五十三岁  冉季鲁人,字子产。  公祖句兹(《家语》作“公祖兹”)字子之。  秦祖秦(陕西)人,字子南。  漆雕哆鲁人,字子敛。  颜高(《家语》作“颜刻”)字子骄,少孔子五十岁。孔子适卫,子骄为仆随从。  漆雕徒父(《家语》作“漆雕从”)字子文。  壤驷赤秦人,字子徒(《家语》作“字子从”)。  商泽字子秀(《家语》,一本作“字子季”)。  石作蜀字子明。  任不齐楚人,字选(《家语》作“任子齐,字子选”)。  公良孺(儒)陈人,字子正。“贤而有勇,孔子周行。常以家车五乘从”①。  后处齐人,字子里(《家语》作“字里之”)。  秦丹字开。  公夏首鲁人,字乘(《家语》作“公夏守,字子乘”)。  奚容箴(《家语》作“奚”)卫人,字子皙。  公肩定鲁人,字子中(《家语》作“字子仲”)。  颜祖鲁人,字襄(《家语》作“颜相,字子襄”)。  单字子家。句井疆卫人,字子疆。  罕父黑字子索(《家语》作“宰父黑,字子黑”)。  秦商楚人,字子丕,“少孔子四岁,其父堇父,与孔子父叔梁纥,俱力闻。”②  申d(古本作“申棠”)鲁人,字周(《家语》作“申续(一本作”申绩’),字子周“)。按:《论语·公冶长》提及孔门弟子申,《史记索隐》认为即申堂(棠),”以、堂声相近也。“③颜之仆鲁人,字叔(《家语》作”字子叔“)。  荣字子祈(《家语》作”荣祈、字子祺“)。  县成鲁人,字子祺(《家语》作”字子横“)。  左人郢鲁人,字行(《家语》作”左郢,字子行“)。  蒸字思(《家语》作”字子思“)。  郑国字子徒(《家语》中有”薛邦,字子徒“,《史记索隐》认为薛邦即郑国)。  秦非鲁人,字子之。  施之常字子恒。  颜哙鲁人,字子声。  ①《家语》。  ②《家语》。  ③朱彝尊《孔子弟子考》认为申棠与申是两个人。  步叔乘齐人,字子车。  原亢籍(《家语》作”原,字子籍“)。  乐(《家语》作”乐欣“),鲁人,字子声。  廉卫人,字子庸(四部备要本《家语》作”廉洁,字子曹“)。  叔仲会晋(山西)人,字子期。”少孔子五十岁,与孔璇年相比,每孺子之,执笔记事于夫子,二人选侍左右。“①  颜何鲁人,字冉。  狄黑字皙(《家语》作”字皙之“)。  邦巽(《家语》作”邦选“)鲁人,字子敛。  孔忠(《家语》作”孔弗,字子蔑,孔子兄之子“。《史记集解》认为孔弗即孔忠)。  公西舆如(《家语》作”公西舆“)字子上。  公西鲁人,字子上(《家语》作”字子索“)。  琴牢卫人,字子开,一字张(据《家语》补录)。  县字子象(据《家语》补录)。  颜浊邹《史记·孔子世家》说:“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如颜浊邹之徒,颇受业者甚众。”《史记正义》指出他不在七十二人或七十七人之内。吕不韦所撰《吕览》中有颜涿聚其人,是齐国的大夫。朱彝尊《孔子弟子考》(以下简称“朱书”)认为即颜浊邹。  廉朱书据汉代文翁《礼殿图》补录。  孺悲鲁人。朱书据《礼记·杂记》补录。公罔之裘朱书据《礼记·射义》补录。  序点朱书据《礼记·射义》补录。  孔璇朱书据《家语》“叔仲会”名下的记事补录。  惠叔兰卫人,曾任司寇之职。朱书据别本《家语》记事(“子游尝适卫,与将军子兰相善,受学于夫子”)补录。  左邱明鲁人。《论语》中提及一次。朱书据刘歆、卢植、杜预等先儒的见解,认为左邱明“受业于孔门”。  林放鲁人。《论语》中提及二次。朱书据汉代文翁《礼殿图》补录。  牧皮朱书据《盂子》补录。  常季朱书据《庄子》补录。  子服何鲁人,字景伯。《论语》中提及二次。朱书据汉代鲁峻石壁画七十二子像(其中有子服景伯)补录。  宾牟贾朱书据《礼记·乐记》补录。  鞠语朱书据《晏子春秋》补录。  ①《家语》。 

28、  孔子为鲁大司寇,鲁国大治。据《品氏春秋·乐成》记载,开始尚疑其才,既而政化盛行,国人诵之。(见《孔丛子·陈士义》)

29、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都来学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名闻遐迩。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30、前文曾提到孔子对中华文化的最重要贡献在建立了一个「仁传统」,那请问所谓仁传统的主要内涵是哪些呢?其实无妨说就是上述的这三点:在超越的宗教面是开创了以仁为本的良心教与人文教,在主观的人格面是开启了以仁心自觉、德性修养为主的君子之道,在客观的族群面、政治面则是搏聚了以仁政王道为基础的文化民族或民族文化。我们试体会一下我们这个民族、这个自我、这种人生,不真是大体如此吗?虽然目前中华民族正逢厄难,或说是又一次的礼坏乐崩,由此发作出许多黑暗面的病痛,但只要仁心不死,自会生命复苏、文化重整,因为这根本的动力(仁心)与理想(仁道),孔子已示范性地摆定了,就有待后起者的我们再一次以自己的道德生命去作创造性的继承与印证罢了!

31、64岁,孔子在卫。主张在卫国为政先要正名。

32、  三十二岁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二十五年,鲁昭公二十二年,孔子在鲁。

33、一般谈到华夏民族与夷狄,总容易有华夏是中原民族,夷狄是边疆民族的印象,所以有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的说法。这当然是一种以血统、地域为区分标准的族群观念。但族群的区分标准事实上已慢慢转移了,新标准就是生活方式:仍然沿袭游牧渔猎方式的称为夷狄,已因农业发展而改用定居方式的则称为华夏。所以不一定边疆才有夷狄,诸侯境内,也有仍过着游牧生活的夷狄,如晋国托有姜戎,秦晋之间有陆浑之戎等。

34、  十九岁 公元前533年,周景王十二年,鲁昭公九年,孔子娶宋女亓(qī)官氏为妻。

35、  孔子返鲁后,鲁哀公问政,孔子曰:“政在选臣。”(《史记·孔子世家》)又问:“何为则民服?”孔子回答说:“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

36、另外,大人君子若修养上出了差错,也可能造成生命人格上的矛盾与创伤,使他的讯息反馈杂乱与迟钝。而自然人本质敏感、感应迅速,你一近之他就不孙,你一远之他就怨,正因难养,所以检验效果才好。

37、孔子没有在这段履历中叙述一生中做过什么官,发了什么财,授业了3000弟子,其中有77名弟子精通“六艺”,还有特别了不起的孔门10哲。更没有提他53岁出仕做了中都宰,一年后大治,56时升任大司寇(还代行相事)。这些世人心目中的高阶官位和实权,在以“知其不可而为之”而著称的孔子心中都不以为意。

38、如果针对上述的这一点核心要义或精神,我们下文要介绍孔子,也就应该重在说明他为什么能成为一个人(并且因此足以成为后人的典范)?他的哪些言行表现符合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或特色?所以,对于孔子的一生经历,如一般传记所着重的,本文只作简要的交代,然后就把重心放回到前述的主题之上。

39、当世人在介绍孔子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下面这句话: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为那个时期培养了大量学者。提这句话的重点就是想让大家知道,孔子不仅是思想家也是一个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在几千年前是先进的,在几千年后也不落伍。

40、  六月,鲁伐阳虎,攻打阳关。阳虎突围奔齐,旋逃亡宋国,最后逃至晋国,投赵简子。孔子说:“赵氏其世有乱乎!”(《左传·定公九年》)

41、这个意思如果放在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来说,就表示人和环境的关系,或仁与礼的关系,应该以人或仁为本。也就是说:人(当然得秉其仁心)是环境的主人,人有资格与能力去创制种种礼乐制度以供人之托身,所以所有社会制度都应是为增进人的幸福而服务的(而不该压抑、伤害、扭曲人性),所以如果有哪些制度规范已经过时僵化,人也有能力有责任去改善它……

42、  十一岁 公元前541年,周景王四年,鲁昭公元年,孔子在鲁。

43、为维护大一统的局面,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体系。

44、可是孔老师的理想还是当官儿啊,卫国不肯给个公务员名额,孔老师决定去其他地方碰碰运气,他决定去陈国。不能不说孔老师眼光太差,这么一个没存在感的二逼国家去干毛啊?不过,这次,他没去成。因为他们穿过宋国的时间,宋国人不让他们过,还差点挨顿胖揍,也不为啥,就是不喜欢山东人啊,咋的吧?没办法,还是回了卫国。回了卫国之后,他还受到了卫国那个狐狸精南子的亲切接见,但是老孔猥琐的形象实在是提不起南子小姐姐的兴趣啊,嗑没唠成,跟着人家的马车招摇过市了一趟,这把人丢到大马路上了。孔老师想,要不要去个强国啊?他觉得晋国好像也不错啊,可是他走到黄河岸边儿的时间,传来了赵鞅杀掉了两个贤人的消息,孔老师肝儿一颤,这特么太危险了,他改主意要回家了,只留下这么一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其实,我倒是觉得,孔老师应该过黄河,跟强国在一起希望才大啊。邓小平同志说过,凡是跟美国关系好的都发财了。你天天在黑兄弟堆儿里混能有啥前途?

45、2018届东城区一模考试记叙文标杆文附央视《孔子》纪录片

46、  这一年郑国子产执政,“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左传·襄公三十年》)郑国大治。后来孔子对子产的政绩评价很高。

47、孔丘也觉得乱,他思考该怎样结束这种乱局呢,最后他找到了一种办法:周礼!只要按照周公说的周礼来治理,必然会上下有序,国泰民安。总结出来就是八个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啥意思?就是国君得有国君的权利义务,臣子得有臣子的本分,当爹得有当爹的样子,当儿子得有当儿子的规矩。可是,他不知道周公已经翘了六百年了,春秋末期可不是西周初期了,这也决定了他的理论必然走向失败,这就是我们所谓儒家的起始。但这八个字会被历代皇帝拿出来重申,其目的就是为了让百姓安于统治,使劲地爱国爱d爱皇上,从不去考虑作为一个人的个体权力,而五十年前的那场运动打倒了那些神祇,却并没有向个人权力去思考,只不过是为了一个更大神祇的树立,呜呼,孔子,呜呼,中华民族。

48、鲁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孔子继续从事教育及整理文献工作。这一年冬天,孔子的儿子孔鲤去世了。

49、  六十八岁 公元前484年,周敬王三十六年,鲁哀公十一年,孔子在鲁。

50、孔子的这一项新诠与转化对后代的影响也极大,这使得中国人普遍以修德为重,社会也普遍敬重人格高尚的士君子。

51、  郑国子产卒,仲尼闻之,为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他认为子产有君子之德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论语·公冶长》)

52、其实,在春秋时代,偷个情约个炮啥的真不是啥大事儿,譬如孔子的爸比和妈咪。孔子这个人基本可以确定真实存在过,一直到今天还有成千上万的子孙开枝散叶,除了文革那几年,历史上一直称圣,从来没被打倒过,即便是蒙古灭国和鬼子入侵也没有过,这样的话,圣人的形象愈发伟光正,我们坚持捋出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圣人出来,这难度是相当大的,不过,好在作者是个阴暗的家伙,凡事儿都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大抵是不差的。如果有人说他一辈子都在干好事儿,压根儿没干过一件见不得人的事儿,那他就是欺负你傻,离这种坏人越远越好。孔子是野合诞生的,至于是约炮还是强奸已经无可考证了,书上说他妈咪颜征在是他爹地的第二个妾,这事儿不靠谱,为啥呢?因为孔子名丘啊!他的妈咪在山丘旁边儿怀上他的啊!谁家妻妾不在家里床上干那事儿?跑野外山丘旁边儿去?泄露春光不说,夏天蚊子咬,冬天冻屁股的,那时间也没毛毯和气垫床啥的....至于说谁主动的,还真不好说,他爹地年轻时间是个勇士,可是六十多的老人了,能否把二十来岁的姑娘给强了?不好说,也许是他妈咪主动的也未必,你看现在还有只愿在宝马车里哭的姑娘,人家老孔最起码是个士!贵族啊,红几代不好说,但书上写的很明白,祖上是从宋国内乱时间跑过来的,这个应该是真的,那时间的人还没那么不要脸,逮着谁都叫爸爸

53、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54、来源丨深圳教育报刊总社《深圳青少年报中学周刊》(编辑郑艳艳)

55、  这一年孔子开始任委吏(管仓库的小吏)。

56、孔子在陈国的时候,陈国国君对孔子非常敬重,给孔子优厚的生活待遇,但却未委以重任给他。孔子就决定离开陈国,前往楚国。此时楚昭王也准备聘请孔子到楚国参政议政。当孔子一行走到陈、蔡两国交界的地方,被陈、蔡两国派来的军队围了个水泄不通。原来,陈、蔡两国的国君,在孔子住在该国时都无意重用他,但却深知孔子的才能和德行,听说楚国要聘请孔子,委以重任。他们怕孔子去楚国后使楚国更加强大起来,对陈、蔡两国不利,就策划先派兵围困孔子,希望孔子被围困久了自己知难而退。就这样,孔子师生一行被两国派来的军队围了个严严实实。这一围,就是7天。强兵围困的情况下,孔子却依然每日弹奏琴瑟给学生们讲授《诗经》,演习礼仪等。随从的弟子都疲惫不堪,弟子子路很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途末路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能在困境中固守正道而不动摇,小人遇到困境就胡作非为了。”

57、在春秋诸子中,墨家和道家都把焦点放在结构面的礼乐体制上。墨家认为源自周公的「礼结构」太宽松了,无法有效管理社会秩序,所以主张用更客观、严谨、有效的「法结构」来替代(「墨者」的组织严密的确如此)。道家则是对外在的体制结构抱着彻底怀疑的态度,认为不论是礼结构还是法结构,对爱好自由的人性都是一种束缚与妨害,所以主张抛弃所有人为的制度与知识,彻底回归人性的自然。

58、一般都说孔子述而不作,但也有人说孔子其实是以述为作,这两种说法蕴涵着怎样的意义呢?

59、据《史记》记载,孔子出生后不久,父亲叔梁纥就去世了。叔梁纥死后,母亲颜徵在就带着孔子离开陬邑夫家,回到鲁国国都(今山东曲阜)自己的娘家了。《史记》和《礼记·檀弓》都有“孔母讳墓”的说法,是说在颜徵在的有生之年,从未告诉过孔子他父亲是谁,甚至连他父亲的墓在哪里都没有提过。可以说孔子就是我们现在所说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孔子一出生,就遇见了如此大的人生困难,他是怎么面对的呢?

60、  三十岁 公元前522年,周景王二十三年,鲁昭公二十年,孔子在鲁。

61、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62、陈亢。陈人,字子亢,又字子禽,少孔子四十岁。《论语》中三次提及,但都是对孔子不信任的问话,如《学而第一》篇第10章记载他问子贡“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张第十九》篇又他有问子贡 “子(你)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答曰,“君子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言不可不慎也”。还有一次问伯鱼(孔子儿子孔鲤),大意是说,你是夫子之子,夫子有没有专门给你特别教诲开小灶①。

63、  十五岁 公元前537年,周景王八年,鲁昭公五年,孔子在鲁。

64、51岁-52岁,孔子为中都宰,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四方则之。

65、  晋魏舒(魏献子)执政,灭祁氏、羊舌氏,分祁氏之田为七县,羊舌氏之田为三县,选派贤能之士(包括其子在内)为县宰。孔子十分赞赏,说魏子之举“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义矣”。(《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66、孔子到30岁时,已小有名气,所以自称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这一年,齐景公与晏婴来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

67、孔子时代的书是写在竹简上的。一部书要用许多根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孔子非常喜欢《周易》,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把穿连竹简的牛皮绳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这就是著名的“韦编三绝”的典故。

68、  孔子为鲁国大司寇,子路为季氏宰,孔子为了削弱私家以强公室,向鲁定公建议:“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今三家(三桓)过制,请皆损之。”(《孔子家语·相鲁》)遂将堕三都。当时,正值叔孙、季孙之家臣侯犯和南蒯各据其都叛,叔、季二氏也支持这一主张,于是先拆毁了叔孙氏的郈邑(今山东省东平县南)和季氏的费邑(今山东省费县)。堕费时,费宰公山不狃乘鲁都(曲阜)空虚,率费人攻曲阜,幸赖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二大夫率部反击,败公山不狃于姑蔑(今山东省驷水县东)。公山不狃逃奔齐国。遂堕费。

69、  孔子率孔鲤与部分弟子观鲁桓公庙宥坐之欹器,对孔鲤与弟子们说:“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恶有满而不覆者哉!”他认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聪明圣智,守之以愚;功破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荀子·宥坐》)

70、  七十一岁 公元前481年,周敬王三十九年,鲁哀公十四年,孔子在鲁,作《春秋》。

71、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孔子说:“赐,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现在鲁国富的人少穷人多,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72、这是一个令人悲从中来感慨万千又不知如何表达的故事。孔子的一生也经历着亲人们一一逝去,其惨情与福贵有极其相似之处。

73、  五十二岁 公元前500年,周敬王二十年,鲁定公十年,孔子在鲁。

74、  公山不狃使人召孔子,孔子欲往,因子路反对而未成行。(见《论语·阳货》)

75、★孔子大约每隔10年就能进入一个更高层次的境界。从中,也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核心指向是“修身”。从修身的角度来看孔子的生平与思想,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有一种事业,叫做人生。 

76、高柴。齐人,字子羔,少孔子三什岁,《论语》中提及二次。他长得较矮,相貌也不好看,子路想介绍他担任费邑宰,孔子认为他当时还太年青学问还不够格,不能胜任,因为孔子对仕的要求很高①。但他做事很灵活,能随机应变。他和子路曾同时在卫国从政。鲁哀公十五年,卫国发生宫廷政变,他赶紧逃离卫国,并劝子路不要回宫里去,子路因忠于职守,回宫遇害。孔子听说卫乱,就预言子羔是可以生回的,而子路怕是要死的了,最后果然不出所料②。

77、  四月,周景王卒,其子猛立,即周悼王。王子朝联络旧官、百工与灵、景之族造反,杀悼王而自立。晋人攻之,立景王另一子匄(gái),是为周敬王。

78、颜无繇。鲁人,字路。《论语》中提及一次。他就是颜回之父。“孔子始教学于阙里,而受学,少孔子六岁。”③漆雕开鲁人,字子开,又字子若,少孔子十一岁。《论语》中提及一次。他专攻《尚书》,不愿出仕。

79、  齐国晏婴使晋,与晋卿叔向谈及齐政归陈(田)氏,因齐君加重赋税,滥取于民,而陈氏则采用施恩人民,收为己助的办法,以弱公室。叔向认为晋国公室也到了末世,人们听到国君的命令,“如逃寇仇”(《左传·昭公三年》)。可见这时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已经很尖锐了。

80、最后,我们来看看《论语》中最大的一件公案:子见南子事件。《论语•雍也》二十八章记载:「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81、  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从远方来求学的,几乎遍及各诸侯国。其时鲁政权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阳货。孔子不满这种“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的状况,不愿出仕。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82、  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到鲁定公九年(前501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五十一岁了。孔子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鲁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孙子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堕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后来“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鲁定公十三年(前497年),齐国送八十名美女到鲁国,季桓氏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五十五岁。

83、  五十三岁 公元前499年,周敬王二十一年,鲁定公十一年,孔子在鲁。

84、  颜回死,享年四十一岁,孔子哭之恸,曰:“噫!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

85、冉雍。鲁人,宁仲弓,少孔子二十九岁②。《论语》中提及七次。①见《史记》。②八派之说见于《韩非子·显学》:“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孔子之孙孔)之儒,有颜氏(颜回)之儒,有孟氏(孟轲)之儒,有漆雕氏(漆雕开的后人)之儒,有仲良氏(仲梁子)之儒,有孙氏(孙卿、荀卿)之儒,有乐正氏(乐正子春)之儒。”③据《左传》。④《论语·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⑤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家语》说他是鲁人,非也。 ①见《论语·阳货》。 ②据司马贞《史记索隐》。  他虽然出身贫贱,但是孔子十分器重他,说他“可使南面”③,认为他可以做地方上的长官。他曾经担任季氏宰,以德行著称。战国后期的荀况很推崇他,把他与孔子并列为大儒④。

86、最后,孔子通过反复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87、  十六岁 公元前536年,周景王九年,鲁昭公六年,孔子在鲁。

88、鲁哀公十六年二月十一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终年七十三岁,葬于鲁城北泗水岸边。扩展资料:孔子言论

89、  二十九岁 公元前523年,周景王二十二年,鲁昭公十九年。

90、孔子已经去世2500年了,但他所倡导的礼乐文明却在中华大地上开花结果,成为中国人独特的气质风度,直到今天仍有强烈的感染力。这与他无论面对什么困难都能坚守礼乐精神的态度和勇气是直接相关的。

91、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92、有一次,一个从风俗浇薄的互乡来的少年求见孔子,孔子就接见他了!却引起弟子的困惑,问孔子为什么要见这种人呢?孔子说:「我们对待人的基本态度,总该是鼓励他上进,希望他变好;而不该是歧视他,害他更加堕落。这位少年出身恶劣的环境,已经很不幸了!我们为什么还要落井下石呢?何况,他会求见,正表示他有一分修补自我的心,光这一点向上心就已值得赞许了!又何必计较他以往的记录呢?

93、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

94、《论语》中,被后人误解得最深竟还浑然不觉其误解的,恐怕要数这一章为第一:就是〈阳货〉二十三章:「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一般都以为这是孔子在批评女子小人,却不察觉主要是由于自己已先对女子、小人心存成见。对女子的成见是从男尊女卑的旧礼教而来,可说已根深蒂固。对小人的成见则是以后来的小人涵义 (自私奸巧)去理解《论语》中的小人(实是自然人的意思,见前文君子小人之辨)。

95、冉求。鲁人,字子有,通称冉有,少孔子二十九岁。《论语》中提及十六次。他是孔门弟子中很有才干的人,孔子一再称赞他多才多艺。冉求长于政事,鲁国的执政季康子曾聘他为宰臣,他甚至能带兵打仗,在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任左师统帅时,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打败了齐军③。趁这次得胜的机会,他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十四年的孔子。但他曾帮季康子聚敛民财,因此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④。但批评尽管严厉,并未影响师生关系,足见师生相知、相谅之深。

96、以上先点出孔子在中华文化发展上的重要地位,再来便要谈谈孔子作为至圣先师的第二项要素:他教给弟子以及后人的到底是什么呢?

97、  三十六岁 公元前516年,周敬王四年,鲁昭公二十六年。

98、 回到卫国的孔子,心绪淡了许多,毕竟六十几岁的人了,他做了三个决定,一是送弟子们谋前途,二是把教书育人当成终身事业,三是决定编纂书籍,咱们一个一个说

99、  四十八岁 公元前504年,周敬王十六年,鲁定公六年,孔子在鲁。

100、孔子为儒家创始人,其德性论五行思想(仁义礼智信)对邻近地区,如:朝鲜半岛、琉球、日本、越南、东南亚等有深远影响,此等地区也被称为儒家文化圈。

101、诗歌分类鉴赏--写景咏物类附央视《孔子》纪录片

102、究其原因,无非是当时的统治者目光比较短浅,他们不明白孔子的一番良苦用心,也不明白这番良苦用心背后能带来的巨大利益。

103、孔夫子想说:在治理国家的时候,若是没有等级森严的一个制度,那是不可能成功的。

104、  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

相关句子

拜伦的经典名句(60句)

拜伦的经典名句 1、一个人要先经过困难,然后踏入顺境,才觉得受用,舒服。 2、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是一个人懂得如何作自己的主人。 3、青年人满身都是精力,正如春天的河水那样……

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名言名句(54句)

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名言名句 1、真正的乐观主义的人是用积极的精神向前奋斗的人,是战胜愁虑穷苦的人。——邹韬奋 2、(26)君不见少年头上如云发,少壮如云老如雪。——顾况 3、君……

关于失败的励志名言(53句)

关于失败的励志名言 1、抽出时间去学习,凡事从小做起,不怕单调和重复,长期的积累坚持,想不成功,也难。 2、人生的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于能够屡仆屡起。——拿破仑 3、……

有关志向的名言警句有哪些(62句)

有关志向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2、心存希望,幸福就会降临你;心存梦想,机遇就会笼罩你。(有关志向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3、……

关于团结的诗句古诗词(66句)

关于团结的诗句古诗词 1、Twoheadsarebetterthanone.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集思广益)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喣山动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众喣漂山”。 2、虽然……

关于读书的名言10句(53句)

关于读书的名言10句 1、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法布尔 2、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清)王永彬 3、这是一本很奇特的……

关于公德的名人名言(94句)

关于公德的名人名言 1、以我的教育背景、个性、能力等因素,我更适合从事教育工作。与天真无邪、纯洁美丽的孩子们相处在一起,这些像天使一样可爱的小朋友,熏陶影响着我保持……

合作方面的名言警句(40句)

合作方面的名言警句 1、让团结伴随我们。今天的中国需要团结明天的中国更需合作,让我们共同建设美好的祖国。 2、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邓中夏……

用于励志的名言名句(33句)

用于励志的名言名句 1、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未必;九分耕耘,会有收获,一定! 2、悲观些看成功,乐观些看失败。轻松些看自己,宽容些看别人。理智些看问题,纯真些看人生。……

尊师敬师的至理名言(72句)

尊师敬师的至理名言 1、心血育桃李,辛勤扶栋梁。节日快乐,敬爱的老师!(尊师敬师的至理名言)。 2、(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