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哲学讲演录(87句)

2024-02-03 12:44:55 阅读:

黑格尔哲学讲演录

1、黑格尔肯定自然是精神性的东西,不过只是潜伏着的精神性而已。……马克思说:《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泉源和秘密。(p84-85)

2、‌在这里,“质”的概念又出来了。这也是一个范畴。我们要给任何东西定性,都必须在这个变的过程中确定其前后关系。它同其他东西相区别,也相联系,这种规定性就是一个定在的“质”,这时,“定在”就变为了“某物”。一个定在的某物与“他物”不同,它由其前后的他物来规定,某物与他物处在这样一种互相规定中,这就是质——一个事物的性质。然而,由于从某物到他物的链条是无限的,所以在这种相互规定中,一个某物的性质不可能达到完全的规定,永远也定不下来,就会导致无穷追溯,这被黑格尔称为一种“坏的无限性”这种无限性只会使人感到厌烦,没有新的东西,永远不定。但我们可以发现有一点是确定的,即任何某物都是一个无限可被规定者。不管他物的链条延伸得多么远,多么无限,某物都可以被他物规定,某物作为一个可被规定者,它是一个“一”,一个“自为的一”,它自己是它自己,而其他的“定在”对它而言都成为了“多”,两者是“一”和“多”的关系。这里就引进了“量”的范畴,质和量、定性与定量在这里就被关联起来了。(黑格尔哲学讲演录)。

3、信仰使人气量狭窄,再也容不下怀疑和不同的意见。如果遇到怀疑者,信徒就立即产生恨意,进而过渡到迫害。不信者之间却没有这种意识,从来都是教徒之间的迫害,却很少有不信教者对信徒的迫害。信徒不爱活生生的人,他只爱上帝,只爱他自己的欲望,他厌恶所有干预他欲望的人,他甚至还要布道,还要所有人产生跟他一样的欲望。——信仰者从肉体到精神上都埋藏着作恶的种子!

4、专著与论文集有:《康德哲学诸问题》、《思辨的张力——黑格尔辩证法新探》、《西方哲学探赜——邓晓芒自选集》、《灵之舞——中西人格的表演性》、《人之镜——中西文学形象的人格结构》、《灵魂之旅——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生存意境》、《文学与文化三论》、《人论三题》、《在张力中思索》、《徜徉在思想的密林里》、《世纪之风——中国当代文化批判与人文建构》、《启蒙的进化》、《新批判主义》、《儒家伦理新批判》、《中西文化视域中真善美的哲思》、《实践唯物论新解——开出现象学之维》、《西方美学史纲》、《邓晓芒讲演录:哲学与生命》、《西方美学史讲演录》、《古希腊罗马哲学讲演录》、《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讲演录》、《康德哲学讲演录》、《黑格尔辩证法讲演录》、《中西文化心理比较讲演录》、《哲学史方法论十四讲》、《中西文化比较十一讲》、《邓晓芒讲黑格尔》、《西方哲学史》(与赵林合著)、《走出美学的迷惘——中西美学思想的演变与美学方法论的革命》(与易中天合著)、《黄与蓝的交响——中西美学比较论》(与易中天合著)、《康德指要》(与杨祖陶合著)、《于天上看见深渊:新经典主义文学对话录》(与残雪合著)。

5、他武断地说:“世界的历史由东方走向西方,因为欧洲无条件的是历史的终结,而亚洲只是历史的起始。”他意思是说,亚洲只是给欧洲征服的初步材料和准备,欧洲才是亚洲发展的最终目的。……“东方过去和现在只知道一个人是自由的,希腊和罗马只知道少数人是自由的,而日耳曼世界则知道一切人是自由的。东方的政治制度是专制政体,希腊罗马是民主政治和贵族政治,德国是君主政体。”(p53-54)

6、1任何哲学体系都有方法,方法是活的,因此可以说任何哲学都有体系和方法的矛盾,或者说在其中体系和方法有别,一个固定,一个较灵活。(p409))

7、《哲学科学全书纲要》是黑格尔在海德堡大学、柏林大学多年讲授哲学课自用的教科书,是黑格尔生前亲自定稿和出版的著作,以纲要形式全面阐发了黑格尔的哲学体系。黑格尔哲学把“理念”看做世界的本原,认为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

8、共30次,每周一次,时间定为每周日下午16:00-18:00,2019年9月1日正式开课。

9、‌甚至我们可以说,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立足于我们对自己的认识的,你首先得有自我意识才能有对外部世界的知识,首先要把握自己才能把握外部世界。当然把握自己的时候,不一定就是浮在意识表面的,可能是不自觉的,你的自我意识处于一种习惯性的、本能性的、下意识性的或潜意识性的状况之下)但是从人的心理上来说,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首先是建立在我们对自己的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因为人对自己的知识、自我意识就是自我与对象的最基的同一性——但这是很抽象的,我们每个人在反省我们自己的时候,从概念这个非常抽象的层面上我们可以作一个分析。

10、《美学讲演录》由德国黑格尔著。1835年到1838年间由其学生整理出版。全书将辩证法应用于美学研究,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主观与客观、形式与内容、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明确将美的本质与“自然的人化”联系起来探讨,提出美是人的“自我创造”。

11、‌这种自相对立、自相矛盾在实践领域中就是自由,自由就是一个自相矛盾的东西,在形式逻辑上是说不通的。自我意识也是这样,在意识的层面自相矛盾的就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自相矛盾的,在不同的东西中看到相同的,在相同的东西里看到不同的。自我意识就是当我把握住一个对象的时候,我就意识到这个对象就是我;当我意识到这个对象就是我的时候,我又意识到我和它是不同的,我是在旁观它。自我意识就是对自己进行旁观,以另外一个人的眼光来看自己,但这另外一个人的眼光其实就是我自己的眼光。所以形式逻辑和数理逻辑对付不了“我”这个概念,比如罗素就解释不了“我”的间题,在他看来“我”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虚假的词。自我就是相矛盾的东西,如果你要完全排除矛盾,那么你就理解不了我”了,就建立不起自我意识了。

12、‌对立和矛盾是不同的,对立是外在的两个事物的关系,而矛盾是内在的。不能将两者混淆。矛盾是自己和自己的对立,是一般的对立所不能概括的。我们中国人很难理解矛盾这个概念,通常我们所说的矛盾都是对立。其实矛盾是对立的极端状态,是一个事物的自相冲突、自我否定。比如,“黑的”和“白的”是对立,“黑的”和“不黑的”才是矛盾,才符合排中律。逻辑矛盾没有中间立场,不可调和。黑和白不论如何对立,它们之间毕竟还有红、黄等,黑和不黑之间则再没有什么中间物了,这才是真正的矛盾。这种矛盾在辩证逻辑看来恰好是万物的真正根基,某一事物自己不能和自己相容那就是最后的根据。矛盾后面再没有根据了,矛盾就是无根据(德文Abgrund,又译作“无底深渊”),就是荒谬,也就是自由。自由是荒谬的东西,自由就是没有根据。所以萨特讲,人是被抛入自由的,没有理由。正如真正的爱不需要理由,爱就是爱,是自由,是荒谬的。从黑格尔这里也可以看到萨特、加缪等荒诞派的萌芽。真正的根据就是无根据,也可以翻译成无底深渊。奥古斯丁早就说过,人心是一个无底深渊,找不到根据。从形式逻辑来看,矛盾就是荒谬的,从辩证逻辑来看,它也是荒谬的,但是两个荒谬的含义是不同的。前者是必须排除的,但后者不能排除,它恰好是对立面之所以相互转化、得以统一的根据。对立的每一方都是自我否定的,但它为什么会自我否定?没有为什么。万物都会灭亡,所以才会向对立面转化。

13、存在到了尺度阶段,得到比较真实的认识,认识尺度即潜伏地认识了事物的本质。……总之本质可在过去,也可在将来。但不能在当下。……因为本质代表“本”,存在代表“殊”,本为殊之真理;存在是直接当下的,本质是曲折的、间接的……(p163)

14、他的看法是:任何平常的谓语,如果把它认作是限定“实在”全体的,结果它就是自相矛盾的。我们不妨举巴门尼德的学说:唯一实在的“太一”是球状的,作为一个粗浅的实例。任何东西如果没有边界便不会是球状的,而除非它外部有什么(至少有虚空间),它才可能有边界。因此,假定整个宇宙是球状的,便自相矛盾。(如果把非欧几里得几何抬出来,对这个议论未尝不可以有异议,但是这议论作为一个说明例子,也算可用。)

15、‌感性确定性首先要把感性确定下来,才能够保持清醒的意识。

16、”DasSeinNichts”,”有即是无”。一般的说,空洞之有即无,有无之合即变……且此命题表面上与常识和形式逻辑都不合。不过黑格尔以为在常识上,说有即是无,倒是一种哲学训练,因为非这样,我们不能超脱世俗的区别与执着。懂得有即是无的道理,亦可以知道荣辱得失成败的差别,均无足重视。而哲学即教人以超脱此世俗繁琐的区别。……从另一观点看,有等于无,即指无否定有。就无能否定有而言,无还是有。无又可看成为理想方面的东西,有是现实方面的东西。故有即是无,即包含有理想否定现实,思想否定存在的意思。……就存在方面说,存在不经思想的否定,就不能成其为存在,故思想否定了实在,实际是把存在提高了。就思想方面说,知有中有无、无中有有,便是破除执着。……在无看来,有实际上是被主体所建立的。……因为没有经过理智的系统去把握,当前的一切现象就毫无意义。譬如人类学家及地质学家,在走周口店发现北京人的牙齿,因为有了牙齿以外的知识学问或理智系统,故发现此北京人意义重大。若此牙为农夫发现,则只是一空虚的当下而已,由此可见,有无合一的主要意义是思有合一。(p152-154)

17、《精神现象学》新译本首次完全基于黑格尔德语原文,积八年之功而完成。译者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学士、硕士)和德国图宾根大学(哲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长期从事德国古典哲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不仅精通德语,对于黑格尔哲学更有深厚的理解把握。相比之前流行的产生于50多年前的旧译本,新译本准确可靠,文字平实通达而不失深邃,忠实地还原了黑格尔思想的原貌。

18、1我们现在应当提到黑格尔的另一原则:“美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黑格尔认为,理想孕育于现实之中,它是现实的最健全的发展,最完美的形态。它就是现实中最真实的东西。我们平时说的“真正的人”,就是理想的人,同时也是美的人。所以任何美的东西,就是符合它自己的概念的东西,本质得到实现的东西。(p560)

19、在人的意识中,有三部分对宗教的起源息息相关,分别是:

20、《美学讲演录》由德国黑格尔著。1835年到1838年间由其学生整理出版。全书将辩证法应用于美学研究,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主观与客观、形式与内容、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明确将美的本质与“自然的人化”联系起来探讨,提出美是人的“自我创造”。

21、1黑格尔是第一个提出辩证逻辑以与形式逻辑相区别的哲学家。他称形式逻辑为“知性逻辑”,称辩证逻辑为“思辨逻辑”或“理性逻辑”。……恩格斯把辩证逻辑比喻为高等数学、把形式逻辑比喻为初等数学,这正是他吸收了黑格尔的这一合理思想而对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的关系所作的经典式的表述。(p412-413)

22、参加机器劳动生产的工人,他们的生活缺乏个性,缺乏真正的人的生活和教养。黑格尔说:“由于劳动的抽象化,他们(工人)会变成更加机械、更加呆板和缺乏灵活性。精神的、充实的、自我意识的生活变成了一个空虚的动作。自我的力量本应包含在丰富的、广阔的兴趣中;而这却失掉了。”(《实在哲学》第1卷,第237页)他又指出:“在机器生产中……人常会有这样的幻觉:总以为人施展权力控制自然,并且以为在自然之内,人可以长久保持他的个性或自由。但事实正与此相反,自然也向人本身报仇。通过各式各样的机器,人从自然那里所赢得的,好像只是表面上人征服了自然,但人越是多征服自然,人自身就越是变成更加卑小,因为他距离自然越远,他不是以活生生的人与活生生的自然打交道。……人的劳动越是机械化,则他的劳动价值越少,并且他必须更加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劳动。”(《实在哲学》第2卷,第232页)这里,黑格尔看见并说出了“人征服了自然,自然也要向人报仇”的辩证道理。(p45)

23、‌从生命的欲望到对生命本身的欲望,我们上升到了更高的欲望,那就是对“类”的欲望,就是对人类生命整体的欲望。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对生命的追求最终还是要面临死亡,所以人总是要追求永生,虽然追求不到,但可以通过繁殖、教育达到传宗接代,在“类”的里面、在家族里面延续自己的生命。所以对生命的欲望本身就转换成一种对“类”的欲望。自我意识体现在“类”上面,体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面,当然首先是体现在父子关系、母子关系等家庭关系里面。但这实际上是体现了整个人类的关系。自我意识本身是一种类的意识,后来费尔巴哈、马克思讲的类意识其实在黑格尔那里已经提出来了。所以自我意识更高的表现就是类意识,就是我意识到我的生命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生命,而且是整个类的生命。我一个人的生命可以融入到整个家族、种族——“类”里面去,构成一个生命之流。只有这样才能使我的自我意识变成一种纯粹的自我意识。只有在“类”里面,我的自我意识才不受我的肉体状态(年轻还是年老,活着还是已经死亡)的限制,我能意识到我,不再仅仅局限于我这个肉体,而是可以把它扩展到整个类的存在,整个种族的存在。在这方面来意识到自我,这种自我意识就变成无限的。自我意识本质上是无限的。

24、有了根据便能有实存,有根据的实际存在,即系有本质的实际存在,也可以说本质者实存之根据也。(p169)

25、1因为形式逻辑的思维形式既然实质上与内容不相干,因此,它就只能考虑思维形式的正确性。而不能保证我们认识内容的真实性。不遵守形式逻辑必错,但仅仅合乎形式逻辑者未必真;所以如果不考虑内容,单纯运用形式逻辑,则它可能被用来得出与真理相背的结论,这正是形式逻辑的局限性。(p435))     黑格尔的同差别

26、通过现象去认识本质就叫现象学。……马克思主义中没有现象学这个名字,……黑格尔以前的实证主义和不可知主义者认为科学就是记录现象,根本不是认识本质。(p85-86)

27、在这种场合,从经验观点看来,这人没有由于当了舅舅而受到任何影响;如果我们把“质”字理解为撇开他与其他人和物的关系,为描述他本身而必需的某种东西,那么这人毫不具有以前所没有的质。主语、谓语逻辑能够避免这种困难的唯一方法就是讲,这事实不单只是舅舅的性质,也不单只是外甥的性质,而是舅甥所成的全体的性质。因为除“全体”而外一切东西都和外部事物有种种关系,可见关于个别的事物无法谈任何完全真的事,事实上唯有“全体”才是实在的。这点从下述事实可以比较直接地推出来:“甲和乙是两个”不是主语谓语命题,因此基于传统逻辑来说,不会有这种命题。所以世界上不存在两个事物,因此唯独看作统一体的“全体”是实在的。

28、各派哲学的原则是被保持着的,那最新的哲学就是所有各先行原则的结果,所以没有任何哲学是完全被推翻了的。那被推翻了的并不是这个哲学的原则,而只不过是这个原则的绝对性、究竟至上性。(第41页)

29、“二律背反”是日文译名,或译“理性矛盾”。背反即矛盾,二律背反,即对同一对象,提出两个相反的命题,在两个相反命题中,每个命题都有同样的必然性、合理性,此即二律背反。这是在解释世界中提出的。(p259)

30、他引用培根的一句名言来说,“很少一点哲学,使你成为无神论者,更多一点哲学,又使你回到宗教。”如把这句话运用到政治上,则是“很少一点哲学,使你反对政府,更多一点哲学,使你拥护政府。”(p231)

31、“现在黑格尔的讲义已经听完了,除掉他的美学而外,他的全部讲义我都听过了,他的《逻辑学》甚至听了两遍。”

32、1诚如,黑格尔自己所说,“理性出现在世界上,具有绝对信心以建立主观性和客观世界的同并有能力以提高这种确信使成为真理”。(《小逻辑》,2)(p386)) 黑格尔哲学体系与方法的一些问题

33、列宁对黑格尔的逻辑学,特别对逻辑学中的理念论有很高的估价。他说:“黑格尔逻辑学的总结和概要、最高成就和实质,就是辩证的方法。……在黑格尔这部最唯心的著作中,唯心主义最少,唯物主义最多。”(参看《哲学笔记》,第253页)(p60)

34、《精神现象学》是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阐述自己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原则的第一部纲领性巨著。全书共八章,分为三大部分,论述意识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至第五章,论述个体意识;第二部分为第六章,论述群体意识:第三部分包括第七和第八章,论述绝对本质意识。

35、‌真正的存在是概念。概念是自由的生命,真正的存在是自由,自由的存在以概念的方式体现出来。所以,概念是本质的存在。

36、1大家都知道,黑格尔自称全盘接受了赫拉克利特的见解,声称“没有一个赫拉克利特的命题,我没有纳入我的逻辑学中。”(《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中文本,第295页。)赫拉克利特的自然观即基本上是持循环说,然而他的自然却是变化不息的。……克罗齐曾说,黑格尔“认为跟人类相类的自然是没有历史的。”(《黑格尔哲学中的活东西和死东西》,商务印书馆,第90页。)这话也不完全合于事实。事实上黑格尔认为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物质的运动无始无终,不能说有历史。但黑格尔明确指出:“地球就整个来说是有生命的,无生命的东西即是无历史的,地球有了历史,因此表明他是有生命的。”(《自然哲学》第339页一下“论自然的历史”部分,即《黑格尔全集》第9卷,第457-468页。)黑格尔认为“地球是太阳系的真理。”(《黑格尔全集》第9卷,第60页。)地球有了历史,则人活动于其中的自然界也有历史。事实上,黑格尔只是不承认机械的、无生命的物质运动有历史,他所反对的只是脱离概念的发展去谈自然在时间上的发展,他的缺点只在于认为在研究自然问题上,历史方法应从属于逻辑方法,颠倒了历史的东西与逻辑的东西的次序,并不是根本否认自然有历史,更不是否认地球——人的主要的自然环境有历史。(p473-474))黑格尔论自然现象的辩证发展

37、黑格尔则批判这种散乱的哲学史观,认为这种哲学观仅仅看到树木而不见森林,看到了不同哲学发展历史中哲学的多样性,但没有看到其中的单一性。为了完成把历史上不同哲学体系统置入一个框架的任务,他认为哲学史就是哲学。

38、这个作为基础的假定有一个传统逻辑上的根据,传统逻辑假定每个命题都有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按照这种看法,一切事实都是说某物具有某性质。所以可见“关系”不会是实在的,因为关系涉及的不是一件而是·两·件事物。“舅舅”是一个关系,一个人可以当了舅舅而不知道这回事。

39、1合理性与现实性相等同的公式,即“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法哲学原理》,第11页,另参看《小逻辑》,第6节。)这一著名公式首先在这篇序言里着重地提出来。后来在《小逻辑》导言第六节里又曾加以发挥。(按:《小逻辑》出版于1817年,“法哲学”出版于1821年,《小逻辑》提到这个公式那一段,大概是在1827年第二版中补进去的。)……至于恩格斯所说:“按照黑格尔的思维方法的一切规则,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这个命题,就变为另一个命题: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这乃是从左边去解释、批判、改造、扬弃黑格尔的公式所得出的革命的结论。(p510)

40、这也是为什么封建统治者抬高孔子的原因,也是中国人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思维的文化根源。百家争鸣中,道家、墨家、法家等综合价值都远高于儒家,而儒家的最大价值,在于能维护大一统的封建专制集权。

41、‌“有”变成了它过的对立面,则“无”是“有”一个“无”,它不能离开其对立面。然而“有”,它本身一定要变成“无”,“无”是“有”的,“有”也是“无”的。反思“有”和“无”的这种交替,就产生了第三个范畴:“变”。这个“变”构成了黑格尔的第一个三段式:有一无一变,或存在一非存在一变易。第三个范畴把前两个都包含在自身了,既有“有”也有“无”,从有到无是消灭,从无到有是产生,“变”即产生和消灭。所以这个“变”是一个具体的概念,不再抽象,不再无内容,而有其进一步的规定,有了自己的所指和定在。“定在”就是“Dasein”,在海德格尔那里译作“此在”,在黑格尔这里意指“确定的存在”即我们可以确定变化的东西处在变化过程中的哪个阶段。在这里,“定在”这个概念出来了。而变易是一个具体概念,它有了“质”,可以有定性的分析。

42、《贺麟全集:黑格尔哲学讲演集》(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11年3月第1版,2012年10月第2次印刷)包括贺麟先生所讲和所写的关于黑格尔哲学各方面的主要讲稿和文章二十四篇,讲稿大多是经过作者本人修改过的,也包括一部分学生或学生的笔记小组的记录稿。《黑格尔哲学讲演集》主要内容包括《黑格尔的时代》、《黑格尔哲学讲稿》、《黑格尔哲学介绍》、《精神现象学》译者导言,讲述逻辑学、认识论及辩证方法等问题的文章,关于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的讲稿,属于专题研究、教学体会和与自学青年通信解答思想困难等方面的文章。

43、黑格尔逻辑学分成有论、本质论、概念论三个阶段。有论相当于感性认识范畴,本质论相当于抽象思维范畴,概念论是具体的理性思维的范畴。……有论中认识的是事物的存在、变化、质、量等等直接的东西;本质论认识事物本质与现象的关系、内外、因果、相互关系,即关于关系的认识;概念论认识事物是一般与个别的统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体。只说事物存在而没有本质,这是虚的;有了存在,有了本质,没有概念去把握,还不是真实的;有了概念,就使主观与客观统一了。……概念论认为一定要达到概念认识才是认识,概念认识是一般与个别的统一。所以他说真正的事物是一般与个别的统任何事物都是主观与客观的统没有主观,客观只是潜在的。(p92-93)

44、‌意识,就是感性意识,即认为我和对象不一样。

45、理性是人的思维能力,意志是人的欲望,心使人拥有爱。人活着,无时不在思考求知,无刻不想要随心所欲,始终渴望爱与被爱。但现实的社会生活窒息了这三种意识。无休止的肉体劳作剥夺了人们思考的时间,物质的困乏令人感到四处受阻,仇恨和嫉妒阻断人们之间的爱与被爱。

46、第二个环节宗教自然宗教:凡是人和自然没有分开的都叫自然宗教。

47、1黑格尔进一步发挥说,艺术的目的在于使事物的神圣意义、人类最深刻的利益,精神上最普遍的真理,得到自觉和表现。他说:“艺术是精神对物质的胜利,精神、理念通过物质形象表达自己。”艺术性愈高,则愈需要精神化的物质形象来表达。在黑格尔看来,了解一个民族的精神、智慧、宗教的重要关键便是艺术。(p564) 黑格尔著《哲学史讲演录》评介

48、哲学的著作和效果是不会为后继者所推翻和摧毁的,因为其中的原则不是业已过去了的;我们自己也是出现在其中的。(第43页)

49、1黑格尔说,“我们不像希腊人那样把哲学当做私人艺术来研究,哲学具有公众的即与公众有关的存在,它主要是或者纯粹是为国家服务的”。(《法哲学原理》“序言”,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8页。)……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曾引证这段话,以简单扼要的评语道:“可见,连哲学在‘本质上’也得依靠国库。”(《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367页。)(p509)

50、‌对待自然界的态度不管是审美的、宗教的、还是道德的,都是对自然界的人化,这就是自然界的人化和人的本质的对象化,这其实就是自我意识的结构。

51、我们很可以说,德国自有哲学以来,哲学这门科学的情况看起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坏过。空洞的词句、虚骄的气焰从来没有这样飘浮在表面上,而且以那样自高自大的态度在这门科学里说出来做出来,就好像掌握了一切的统治权一样。为了反对这种浅薄思想而工作,以日尔曼人的严肃性和诚实性来工作,把哲学从它所陷入的孤寂境地中拯救出来——去从事这样的工作,我们可以认为是接受我们时代的较深精神的号召。让我们共同来欢迎这一个更美丽的时代的黎明。在这时代里,那前此向外驰逐的精神将回复到它自身,得到自觉,为它自己固有的王国赢得空间和基地,在那里人的性灵将超脱日常的兴趣,而虚心接受那真的、永恒的和神圣的事物,并以虚心接受的态度去观察并把握那最高的东西。

52、卢卡奇忘记了马克思所说的话,“德国哲学是法国革命的德国版。”……费尔巴哈哲学中诚然还残存着宗教伦理的杂质;但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批判,认为“黑格尔哲学是神学的最后避难所和最后的理性支柱”,这是主流,也是有效的。(p140-141)

53、为了在纪律森严、必然性支配的自然界和社会中寻找自由,调解必然和自由的矛盾,康德提出的一个中心原则:“自己立法,自己遵守。”这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的愿望。……这种命令和道德是基于善良的意志,由实践理性出发的普遍原则,是自己为自己提出来的,也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认为人的行为都是按照自己理性提出来的通则办事,外不受自然环境的压迫,内不受个人情感欲望的支配。这样成为既遵守必然性规律,而又有自由意志的人。(p21)

54、10有限与无限,否定与肯定,都不是中心的东西,而是要提高的。举个实例,如学术上的辩论。庄子讲:“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这样无止境的辩论下去,其结果是等于不辩论,即是坏的无限。真正的百家争鸣,是通过两种对立的争论,得到统在争论中双方都有提高。(p284)

55、10坏的无限,就是在时间里的无限延长,在空间里的无限膨胀,然而始终没有离开有限的范畴……指表示有限应该扬弃,但是没有真正的扬弃,有限仍然重复发生。坏的无限也只是直线式的无限。真正的无限,应是圆圈式的无限,是在他物之中,也就是回到自己,也可以说在他物之中达到与自己相联系。(p283)

56、1黑格尔认为莱布尼茨力持解释事物不要停留在致动因,而要进而达到目的因,事物的目的因就是他们自身的概念。(参看《小逻辑》,121附释。)目的因或目的性这一概念,作为自身的活动力量以它自身为内容,亦即作为主观性与客观性潜在的统一得到真实的实现,这就是理念。(同上书,2)(p445)

57、1黑格尔虽然主张刑罚是一种报复,但他却把报复(Vergeltung)与复仇(Rache)区别开,要求避免无休止的复仇。……他并且指出,“在无法官和无法律的生活状态中,刑罚经常具有复仇的形式……在未开化民族,复仇永不止息“。(同上书,第107页。)他认为这不是表现法和正义的真正形式。(515)

58、同只是自我关系,同时也是消极的自我关系。同即是自己在自己间划分区别。故由同可以推演出异。黑格尔则以为不但事物间彼此不同,即事物本身也自己与自己不同。比较此树叶与彼树叶之不同是外在的。自己与自己的不同,则是内在的。此即万物彼同彼异的说法。外表的比较,不能予吾人以根本的满足。(p165-166)

59、1恶是一个前进的步骤,是对陈旧的事物的反叛。善与恶是不可分的,一个人之为善,仅因其能为恶。恶是道德发展中的一个必要的环节。居心作善的人,也保不住在客观上作了恶。主观的善与客观的善是矛盾的,这种矛盾的调解便是伦理。(p551)

60、《世界史哲学讲演录(1822-1823)》

61、黑格尔的意思是说,人利用机器、征服自然,人反而成为机器的奴隶。人的生活变成了像机器那样死板、缺乏灵活性、非人化,失掉了人的本质。(p45-46)

62、谌洪果,法学博士,知无知创始人。著作《法律人的救赎》、《哈特的法律实证主义》、《大学城里的公民》、《归根复命》、《正义的思辨与判断的尊严》。 

63、在理性的指导下,我们正确的生活态度乃是安生乐死,接受自然的赠予和约束,实事求是地安排自己的行动和感情;可是在信仰的指引下,信徒们却过上了另一种生活,他们折磨自己的肉身,疏远于世界,沉迷于幻想。他们在等待尘世的没落,生活于天国之令人欣喜若狂的远景和想象里,他们自以为心灵摆脱了自然的客观约束,却受到欲望的主观束缚,当欲望变得持久时,就换了个名字,叫做“信仰”。

64、‌自我意识是一个反思性的东西,它必须要有两个概念形成一个判断,才是自我意识。

65、思辨哲学始于斯宾诺莎,谢林是它的复兴者,黑格尔则是它的完成者。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将东方的孔子、老子、易经和佛陀的思想逐出哲学之外;又把西塞罗、奥勒留的思想称为“通俗哲学”,对十八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也是一笔带过,认为它们都不够格被称为“哲学”。黑格尔认为真正的“哲学”是关于思维和绝对的科学,也就是“思辨哲学”。从那时起,人们就认为只有黑格尔说的那种理论才是哲学,其他的东西则不值一提。在这种背景下,费尔巴哈出现了。

66、以上黑格尔观点类似于康德的二律背反。用以说明实在事物的内在矛盾性。并且这种矛盾性永恒存在,而结实这种存在的矛盾只能运用形而上学,即解释为绝对的“精神”,亦或是康德所说的“物自体”

67、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是一部重要的古典哲学著作。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奠基人都很重视此书。马克思很早就仔细读过黑格尔的“哲学史”,对这书作了很高的评价,并曾在“德意志思想体系”中多次加以引证,特别是引证了第三卷的内容。恩格斯在许多著作和通讯里也提到黑格尔的哲学史,特别在“自然辩证法”里,对黑格尔“哲学史”中论述希腊哲学部分,作了摘要和评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黑格尔“哲学史”所作的摘要和评述,提供了批判改造黑格尔哲学史观点的典范:吸收改造了其中的辩证法观点,同时也无情地揭露并驳斥了黑格尔对哲学史的唯心主义的解释。

68、人既然是精神,则他必须而且应该自视为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切不可低估或小视他本身精神的伟大和力量。人有了这样的信心,没有什么东西会坚硬顽固到不对他展开。

69、1恩格斯说:“黑格尔的思维方法不同于所有其他哲学家的地方,就是他的思维方式有巨大的历史观作基础。形式尽管是那么抽象和唯心,他的思想发展却总是与世界历史的发展紧紧地平行着,而后者按他的本意只是前者的验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21页。)恩格斯在这里揭示了黑格尔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原则,即历史和逻辑统一的观点。黑格尔在其《小逻辑》里说:“在哲学历史上所表现的思想进展的进程,与在哲学体系里所发挥的思想进展的过程,原是相同的。不过,在哲学体系里,解脱了历史的外在性或偶然性,而且从思想的本质去发挥思想进展的逻辑过程罢了。”(《小逻辑》,)这个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原则,恩格斯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加以改造,作了更明确简要的表述:“逻辑的研究方式是唯一适用的方式。但是,实际上这种方式无非是历史的研究方式,不过摆脱了历史的形式以及其扰乱作用的偶然性而已。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展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21—122页。)(p399-400))

70、照黑格尔讲,过程对理解结果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辩证法的每个在后的阶段仿佛在溶液里似的包含着在前的所有阶段;这些阶段没有一个被完全取代,而是作为全体中的一个因素而赋予它适当的位置。所以不历经辩证法的所有阶段,便不可能到达真理。

71、1绝对理念是黑格尔哲学的顶点;黑格尔逻辑学的总结和概要,最高成就和实质就是辩证法。(p351)

72、(什么是绝对精神?)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G.W.F.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概念。指作为宇宙万物共同本质和基础的精神实体。黑格尔认为它的存在是一个自我演化的过程,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产生之前,它是纯粹逻辑概念的推衍过程;之后外化为自然界;再后又自我否定,转化为精神并返回自身。在这种广泛的意义上,绝对精神和绝对理念是同义语。狭义的绝对精神仅指精神阶段上以人类意识形式出现的、通过艺术直观形式、宗教表象形式和哲学概念形式自己认识着自己的精神,黑格尔把它规定为主观精神(个人意识)和客观精神(社会、国家、世界历史)的统一。黑格尔的这个概念直接来自F.W.J.谢林关于最高本原是主体和客体的绝对同一性的客观唯心主义原则,是剔除其非理性主义成分和加以辩证改造的结果。在新黑格尔主义那里,这个概念恢复了反理性主义的性质并加进了主观唯心主义的内容。绝对精神是绝对化了的、脱离了人和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形式,特别是哲学意识形式。马克思主义哲学摒弃了黑格尔的这个唯心主义概念,但批判地肯定和吸取了绝对精神学说中对于人类发展的某些真实关系的真实阐述。

73、宇宙的本质是什么?万事万物是如何而来的,这是古往今来的哲学家们所追求的终极目标,黑格尔在《哲学史演讲录》的最后说:“自泰勒斯以来,西方哲学2500年艰苦的精神劳作是朝着一个目标的”,而黑格尔暗示说,这个目标就是:“绝对精神”。

74、1费尔巴哈称自己为自然主义者,即从自然出发,从人本主义出发,不从理念出发,但他最初是最崇拜黑格尔的一个学生,他称黑格尔是他精神上的父亲。可以说黑格尔是“正”,费尔巴哈是“反”,到马克思、恩格斯是“合”。(p410))     黑格尔关于辩证逻辑

75、第二个特点就是彻底的理性主义和逻辑主义。西方自古以来强调能动性的哲学家不少,喜欢用火来打比方的也不少,但他的能动性与其他哲学家都不同,他强调的是把它纳入纯粹理性的概念中,使它逻辑化,把能动性逻辑化。

76、当然啦,我们知无知的会员依旧免费,包括现场参与+线上音频回听哦!

77、灵魂是肉体的总念。肉体是灵魂的实现,灵魂的外在化。灵魂弥漫于肉体的各方面。无论何种感官动作都有灵魂作用。生命的过程是一战斗的过程,生命与死物相对,生命与非生命作对。生命的本性包括本身的否定在内。生命否定死物而回到其自身,充实其自己。任何有生命的存在都面对着敌人,吸收无机的自然归于自己,而为无机物的主人。有生命的东西可以通贯对方,无机物不能对抗生命的力量。所以生命只为生命,全因有外物与之对抗。当灵魂失其控制力时,无机的力量就成长起来。(p197-198)(黑格尔论生命)

78、《法哲学原理》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性远不如英、法。弱小的德国资产阶级面临国内外强大的封建势力,表现出典型的两面性:一方面有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另一方面,又屈服于封建势力的压力,使其革命行为带上了改良的色彩。

79、《美学讲演录》由德国黑格尔著。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主要反映在《美学》一书中,这是他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他的哲学体系在美学和艺术领域的具体表现。《美学》被称为黑格尔美学体系大全,它集西方美学理论之大成,把德国古典美学推向其发展的顶峰。

80、1应当说,黑格尔的艺术观是理想主义的,他坚决反对自然主义和客观主义的艺术。……“一颗伟大的心灵”,成了黑格尔对艺术家的命令式的要求。……真正讲来,黑格尔认为精神是世界的真正的本质和内容,任何美的东西只是分享有精神或是精神的产物。这样讲,自然美只能是精神美的反映,自然美只是精神美之不完善、不完备的表现。举一个例子就可以清楚了,譬如画的水果,它的价值无论如何要高于水果店里的水果。这是艺术美高于自然美。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这在当时,不能不说具有进步的社会政治意义。但黑格尔认为艺术美要高于当时庸俗的生活,这也是一种不满现实的表现。黑格尔反对现实的庸俗、死板、渺小。认为悲剧不是感伤,艺术不是矫揉造作。黑格尔这些言论,当然是唯心主义的;但是他包含了对当时德国政治生活的否定,坚持了艺术中崇高的理想、光辉的性格、强有力的热情。这是从其理想主义出发,强调艺术的理想化的必然结果。这种关系(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犹如逻辑与历史的关系一样,历史、生活是紊乱的,逻辑、艺术则是更有条理、更符合客观规律和理想的。(p561-562)

81、知性的规律是同一律,即单纯的自我同如A=A自我联系,同中不包含异,同一性中无差别性,一般的抽象思维,都是按同一律,从一范畴(原则)推到别一范畴(原则)(p269)

82、康德在思想和生活上,有两个重要的矛盾:科学和宗教的矛盾,必然和自由的矛盾。

83、“人生来不是像野兽似地活着,而是为了追求美德和知识。”(第1100页)

84、理想是实在的真理,是实在的真谛。把事物潜伏着的实在性明白的发挥,则实在性即具有理想性。实在性离开了理想性,亦不成其为实在性了。所以理想与实在是不可分的。……若以自然与心灵之关系言,则心灵是自己的理想,自然是心灵的实在。自然只有在心灵中方初次达到其目的及真理。心外的自然并非真自然。(p157)

85、所以具体的共相有目的性,有价值性。凡是价值观念都是具体共相。如真,善,美。无目的的观念如圆、方、红,便不是具体的共相。有目的的是有价值的,值得追求的。无目的的即无价值性,不值得追求。……具体共相有抽象概念之区别,即哲学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区别,唯心论与实在论的区别,玄学逻辑与形式逻辑的区别。(p180-181)

86、可是永恒的东西是超自然的和反自然的,因此信仰的对象必然要超出常规、不受现实规律的束缚——必然是奇迹。在所有的宗教中,神都能够创造反自然的奇迹:基督可以死而复生,佛陀可以躲过六道轮回,道祖能够羽化登仙等等。信徒们从来不会去迷信合理的东西,他们只愿意膜拜反常的奇迹,而这种奇迹其实源自于他们内心中的幻想。信徒渴望脱离现实的束缚、挣脱自然的规律——如果上帝是有死的,谁还会去信仰他呢?如果上帝无法让信徒觉得能够摆脱现实的枷锁,那么上帝就毫无意义。

相关句子

黑格尔哲学批判(22句)

黑格尔哲学批判 1、哈特曼曾经把黑格尔哲学“非形而上学地”解释为“一种纯粹的范畴理论”(125),这一观点在国际学术界颇有影响。(126)根据他的解释,黑格尔是要说明实在或存在者……

哲学小故事100字(65句)

哲学小故事100字 1、第一个工人悻悻地说:“没看到吗?我在砌墙。” 2、随后不死草对不死鸟问道:“朋友,你难道真的不会死亡吗?” 3、(学习啦)心得:一个人的工作,永远只是为自己……

黑格尔名言300句(39句)

黑格尔名言300句 1、个性像白纸,一经污染,便永不能再如以前洁白。 2、 2人生恰恰像马拉松赛跑一样……仅有坚持到最终的人,才能称为胜利者。——池田大作 3、那隐藏着的宇宙本……

哲学名言幽默的句子大全(98句)

哲学名言幽默的句子大全 1、青春是打开了就合不上的书,人生是踏上了就回不了头的路,爱情是扔出了就收不回的赌注。 2、话说好听的人,心往往冰凉。嘴上没一句好话的人,心地却……

哲学故事及哲理分析与人生启示(24句)

哲学故事及哲理分析与人生启示 1、启示:很多时候,帮助别人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 2、羽化成蝶,是生命的复活!这小小精灵,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是那么专注于自己的生命,用重生……

黑格尔人物简介(105句)

黑格尔人物简介 1、据史书记载,中国是最古老的国家,因此历史必须从它说起。中国现在的状况和过去没有什么差别,因为它的客观存在与主观运动之间缺少对立,因此没有发生变化……

哔哩哔哩哲学是什么梗(14句)

哔哩哔哩哲学是什么梗 1、听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讲刑法的B站用户,三天粉丝超过100万。甚至复工前后,B站直接被上海市教委点名:承接上海“空中课堂”的教学。 2、B站的特色是悬浮于……

哲学入门(20句)

哲学入门 1、·批判演绎论证的一种方式是直接指出其前提不为真。(哲学入门)。 2、《从逻辑的观点看》,江天骥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3、小朋友想了一下说,那我如果犯错了,我是……

哲学研究(25句)

哲学研究 1、 路德维希·约瑟夫·约翰·维特根斯坦(1889—1951),犹太哲学家,欧洲最显赫的豪门家族之一的维特根斯坦家族成员。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其研究领域主……

黑格尔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名言(94句)

黑格尔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名言 1、1一个人如果把从别人那里学来的东西算作自己的发现,这也很接近于虚骄。 2、看星星的大叔泰勒斯(转自《教科书里的数学家》)(黑格尔仰望星空脚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