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十大家训(65句)

2023-09-04 09:43:14 阅读:

中华十大家训

1、同时,他很注意周围环境对子女的影响,要求审慎地看待子女左右的人,发挥教育习染的积极影响。颜之推注重全面教育,要求把做人、为学、强身、杂艺相结合,在做人方面,主张虚心好学,不能妄自高大,不能凌忽长者,不能轻慢同列,倡导父慈子孝、夫义妇顺等儒家道德规范。(中华十大家训)。

2、等人为代表的35个宰相、36个皇后和36个驸马和186位文人名仕。

3、  包拯(999—1062),北宋名臣,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有“包公”“包青天”之美誉。

4、修身而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5、简则慈孝不接,狎则。颜氏家训中最著名的是哪几篇序致第一

6、(圈点)包拯的家训,既是他对后人的训诫,也是他一生的品格写照。(中华十大家训)。

7、《二十四史》记载:从东汉至明清1700多年间,琅琊王氏共培养出了以王吉、王导、王羲之、王元姬

8、(圈点)《朱子家训》全文虽只有506字,却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

9、朱柏庐(1627—1698),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毋临渴而掘井”朱柏庐的父亲在守昆山城抵御清军时遇难。朱柏庐侍奉老母,抚育弟妹,播迁流离,备极艰辛。

10、司马谈希望自己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并认为这是“大孝”,“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11、在《诫皇属》中,唐太宗以自己勤勉政事为例,告诫“生于富贵,长自深宫”的皇属克制自己,珍惜财物,不可奢侈,每穿一件衣服、吃一顿饭,都不要忘记蚕妇农夫的辛勤。

12、《诫外甥书》曰:“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不庸,不免于下流。”从两封信中可以看出,他对儿子和外甥的要求是一致的,教育他们要有远大志向,戒绝欲望,心态平和,珍惜光阴,重视学习。(圈点)

13、他感到自孔子死后的四百多年间,诸侯兼并,史记断绝,当今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等的事迹,作为一名太史而不能尽到写作的职责,内心十分惶惧不安。所以他热切希望司马迁能完成他未竟的大业。

14、欧阳修4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对他的教育很严格。为节减开支,母亲用芦苇、木炭作笔,在土地或沙地上教欧阳修认字。欧阳修在家训中希望儿子能继续养成读书的习惯,并从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

15、朱柏庐(1627-1698),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毋临渴而掘井”朱柏庐的父亲在守昆山城抵御清军时遇难。朱柏庐侍奉老母,抚育弟妹,播迁流离,备极艰辛。

16、《袁氏世范》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所以又称《俗训》。书中有许多句子十分精彩,如“小人当敬远”“厚于责己而薄责人”“小人为恶不必谏”“家成于忧惧破于怠忽”“d人不善知自警”等等。《袁氏世范》很快便成为私塾学校的训蒙课本。历代士大夫都十分推崇该书,奉为至宝。

17、 家有一老,胜过万宝。家庭中已身为祖辈的人都可以称之为长者了,作为长者一定要发挥一家之宝的作用。

18、你想做的事,一定要全力以赴,不要轻易放弃!

19、●教育部长陈宝生:为教师办好六件事!|关注两会

20、正是基于上述“十大家训”的遴选原则,使得该套图书具有如下鲜明特点:

21、  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为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22、袁采为人才德并佳,时人赞称“德足而行成,学博而文富”。在任乐清县令时,他感慨当年子思在百姓中宣传中庸之道的做法,于是撰写《袁氏世范》一书用来践行伦理教育。

23、 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陶行知《怎样选书》

24、作者: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时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

25、《诫子书》和《诫外甥书》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道理,读来发人深省。《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531—591),祖籍琅琊临沂,先世随东晋渡江。

26、其中一些警句,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27、  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时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

28、包拯以公廉著称,刚直不阿,执法如山。他在晚年为子孙后代制定了一条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

29、他感到自孔子死后的四百多年间,诸侯兼并,史记断绝,当今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等的事迹,作为一名太史而不能尽到写作的职责,内心十分惶惧不安。所以他热切希望司马迁能完成他未竟的大业。

30、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彩。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在家谱中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当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

31、(圈点)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32、(圈点)包拯的家训,既是他对后人的训诫,也是他一生的品格写照。

33、一人学诗,有助于完善人格;整个社会学诗,则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

34、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

35、(故事)司马谈学富五车,所以他后来做了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这个职位是武帝新设的官职,可以说是武帝为司马谈“量身定制”的。因此,司马谈对武帝感恩戴德又尽职尽责。由于责任心极强,司马谈在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说:“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并认为,“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这就是司马谈的《命子迁》。司马谈希望自己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并认为这是“大孝”。他感到自孔子死后的四百多年间,诸侯兼并,史记断绝,当今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等的事迹,作为一名太史而不能尽到写作的职责,内心十分惶惧不安。所以他热切希望司马迁能完成他未竟的大业。司马迁不负父亲之命训,最终写出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名垂青史。

36、《诫外甥书》曰:“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不庸,不免于下流。”

37、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勤劳为本,节俭家荣。

38、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39、(故事)清顺治二年(1645年),朱伯庐的父亲在守昆山城抵御清军时遇难。朱柏庐侍奉老母,抚育弟妹,播迁流离,备极艰辛。他始终未入仕,一生教授乡里,向学者授以小学、《近思录》等,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他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平生精神宁谧,严以律己,对当时愿和他交往的官吏、豪绅,以礼自持。他与顾炎武坚辞不应康熙朝的博学鸿儒科,后又坚拒地方官举荐的乡饮大宾,与徐枋、杨无咎号称“吴中三高士”。所著《朱子家训》是其代表作,全文五百余字,内容简明赅备,文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一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其中一些警句,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40、在当前注重家教家风、培育家国情怀的大背景下,江苏师范大学中华家文化研究院院长陈延斌教授主编的《中华十大家训》(共五卷)(教育科学出版社)的出版可谓恰逢其时。该套图书也是陈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家训文献资料整理与优秀家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这套丛书选取的“十大家训”包括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袁采的《袁氏世范》、郑文融等的《郑氏规范》,还包括庞尚鹏的《庞氏家训》、袁黄的《了凡四训》和姚舜牧的《药言》,以及张英的《聪训斋语》、朱柏庐的《治家格言》、康熙皇帝的《庭训格言》、曾国藩的《曾文正公家训》。之所以在卷帙浩繁的传统家训文献中遴选出上述十部家训,编撰者主要是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

41、作者颜之推,字介,琅琊临沂(今山东境内)人,著名文学家、教育家,曾分别于五代梁、齐时期任官,后隋朝建立,任学士。《颜氏家训》以“务先王之道,绍家世之兴”为主旨,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宣传儒家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对教育子女成人成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42、他写给诸葛瞻和庞涣的两封家书,被称为《诫子书》和《诫外甥书》。《诫子书》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

43、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后人将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一起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44、袁采自小受儒家之道影响,为人才德并佳,时人赞称“德足而行成,学博而文富”。步入仕途后,袁采以儒家之道理政,以廉明刚直著称于世,而且很重视教化一方。在任乐清县令时,他感慨当年子思在百姓中宣传中庸之道的做法,于是撰写《袁氏世范》一书用来践行伦理教育,美化风俗习惯。《四库全书提要》曰:“其书于立身处世之道反复详尽,所以砥砺末俗者极为笃挚,明白切要览者易知易从,固不失为《颜氏家训》之亚也。”《袁氏世范》共三卷,分睦亲、处己、治家三门。这本书的论述不同于一般著述,其语颇有见地,且深入浅出,极具趣味,极易领会和学习,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所以又称《俗训》。书中有许多句子十分精彩,如“小人当敬远”“厚于责己而薄责人”“小人为恶不必谏”“家成于忧惧破于怠忽”“d人不善知自警”等等。《袁氏世范》传世之后,很快便成为私塾学校的训蒙课本。历代士大夫都十分推崇该书,都将它奉为至宝。(圈点)

45、        有胆有识,有礼有节,有情有义,有失有得。

46、作者:朱柏庐(1627—1698),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47、司马谈(?~前110年),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父司马喜,子司马迁。汉武帝时任太史令。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东巡至泰山,并在山上举行祭祀天地的典礼,史称“封禅大典”。司马谈当时因病留在洛阳,未能从行,深感遗憾,于是抑郁愤恨而死。

48、如他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应以读书为主,又要注意工农商贾等方面的知识;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等。书中许多名句一直广为流传,如:“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与瞑目而无见者也。”“父子之间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矣。”“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等等。

49、 凡是不 爱已的人,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50、“珙”者即包拯的儿子包珙。包拯的这则家训是他生前对子孙的告诫,并让其子包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照后世。这寥寥三十七字,凝聚着包公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虽千载之下,亦足为世人风范。包拯的家训,既是他对后人的训诫,也是他一生的品格写照。

51、(圈点)欧阳修以“玉”喻“人”,诲学有道,可谓金玉良言。

52、他经历南北两朝,洞悉南学北学的短长。“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颜之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思想学识,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诫子孙。

53、《诫子书》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4、不要轻易的答应别人,一旦答应了,一定要做到!

55、(故事)颜之推“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他本着“务先王之道,绍家业之业”的宗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思想学识,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诫子孙。全书共有七卷计二十篇,各篇内容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但主要是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其中不少见解至今仍有借鉴意义。如他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应以读书为主,又要注意工农商贾等方面的知识;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等。书中许多名句一直广为流传,如:“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与瞑目而无见者也。”“父子之间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矣。”“有志向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等等。

56、包拯的这则家训是他生前对子孙的告诫,并让其子包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照后世。这寥寥三十七字,凝聚着包公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虽千载之下,亦足为世人风范。 

57、  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休听离间之语,可以为国器,外无严师友,可以为国瑞。--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58、《命子迁》作者:司马谈(?—前110),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子司马迁。汉武帝时任太史令。

59、颜之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思想学识,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诫子孙。全书共有七卷计二十篇,各篇内容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但主要是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 

60、        手持正义,肩挑道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61、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

62、所著《朱子家训》是其代表作,全文五百余字,内容简明赅备,文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一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其中一些警句,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圈点)

63、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山西省新绛县龙兴镇周庄村人,生于清代顺治年间,卒于雍正年间,享年83岁。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

64、《诫外甥书》曰:“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不庸,不免于下流。”

相关句子

中国十大爱国名人(41句)

中国十大爱国名人 1、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杨”,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天下杨氏一家亲”再点击“关注”,即可加入中华杨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宗亲交流。让我们携手同……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谁说的(15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谁说的 1、 师:是呀,小小年纪怎么会立下这样的志向呀?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这个问题。打开语文书96页,……

十大励志歌曲中文(23句)

十大励志歌曲中文 1、《When You Believe》-Mariah Carey 2、汪峰《怒放的生命》《勇敢的心》《我要飞得更高》 3、还有的,经常晒自己穿的什么牌子的衣服、吃的什么风味的美食、开的什么……

十大经典文言文(41句)

十大经典文言文 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53句)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如果我们是小鱼,那您是大海培育育了我们?? 2、把完善的教育留给,就是最佳的遗产。——英国:司各特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孟德斯鸠的十大名言(74句)

孟德斯鸠的十大名言 1、这两句大意是选拔人才应当精细,任用人才应当长久。对人才的选拔应当精细,以求选拔出真正具有才能的人;既然选拔出丁人才,对他们的任用就要长久一些……

世界最有名的十大名言(33句)

世界最有名的十大名言 1、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兵法》 2、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 3、法里德·扎卡利亚被认为是一个没……

曾国藩的家风家训16字(88句)

曾国藩的家风家训16字 1、在国家勤劳,在家庭兴旺,说话忠诚,做事认真尊重。 2、当然,曾国藩虽然主张读书要沉浸其中,但他从来不主张死记硬背。他对儿子说:“凡读书,不必苦……

巴尔扎克十大经典(46句)

巴尔扎克十大经典 1、家庭将永远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权力和法律的作用是在这儿开始的。 2、爱格天使全部小说共19部 更新时间: 2022-03-12 22:16:22 3、我想告诉本书读者书中的论文是怎么……

孔子的十大名言(19句)

孔子的十大名言 1、(译文)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2、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