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的故事典故(59句)

2023-12-24 14:00:26 阅读:

关于孔子的故事典故

1、在周代的等级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当于下大夫.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力求合乎周礼的人.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家乡,他显得温和恭顺,好像不会说话;在朝见场合,却长于谈论,有些谨慎罢了;在朝廷上,国君不在之时,他与同级官员说话,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同上级说话,和颜悦色;君主来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

2、  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

3、有很多类似的玩艺,被人一本正经地转来转去,实际上这些谣言里漏洞百出,只要自己稍微认真想一想、查一查,就能够看出其中的谎言成分,然而很多人却信以为真,乐此不疲。是我们自己太脆弱太轻信还是网络里情绪的煽动太容易?要警惕啊!

4、这时弟子们都在嚷道:“师傅,咱们走吧!”孔子只得朝小孩躬躬首:“后会有期!”心里想着,这些知识还真没好好研究过呢!随即令车夫调转车头,绕道而行。

5、孔子贫且贱,这可以说是孔子的出身和人生起点。

6、那个难倒孔圣人的小孩乃是项橐。《战国策•秦策》云:“甘罗曰:项橐七岁为孔子师。”俗文学作品《孔子项橐相问语》流传神州大地,也在很早的时候就传到了日本、朝鲜、越南、俄罗斯等国。《三字经》中亦载:“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好学。”

7、孔子那时在鲁国的仕途其实挺顺利的,估计孔子自己也是志得意满,准备一路上去,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8、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9、  这些问题涉及天文地理,自然现象,家庭伦理道德等方面内容,内容广泛,项橐都能对答如流,滴水不漏。孔子佩服,连说六个“善哉”

10、他的教育故事,基本上或者说大部分都来源于《论语》,其他的野史部分,不够权威,许多人也不认可,再说了,野史部分以教育为主题的也不多。

11、所谓知人难,相知相惜更难。逢事必从上下、左右、前后各个角度来认识辨知,我们主观的了解观察,只是真相的千分之单一角度判断,是不能达到全方位的观照的!

12、小孩仰望着孔子说:“我们正在筑城,恕难从命。”

13、孔子沉吟了一下答道:“颜回的仁爱之心比我要好。”(关于孔子的故事典故)。

14、  对曰:“回闻薰、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回愿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鬭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15、“哎,你搞错了,四季!”“三季!”最后两个人争执不下,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孔子的弟子心想:“我赢定了。”

16、  颜回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 

17、            (版权归作者所有,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18、孔子跟师襄子学琴。开始时,学了一支曲子,练了10来天,他还在不停地练,师襄子说:“差不多了,再学一支曲子吧!“孔子说:"我才学会了谱子,还没掌握技法啊!"过了一些时候,师襄子让他学另一支曲子。孔子说:"我还没有体会出这支曲子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呢。"又过了一段时间,他说还弄不清作曲子的是什么样的人,就又继续弹练下去。过了好长一段日子,有一天,孔子兴奋地跑来对师襄子说:"我已经了解曲子的作者了。黑黑的面孔,高高的身材,两眼仰视,一心想着以德服人,感化四方,除了周文王,还有谁是这样的呢!"师襄子高兴地说:”一点不错。这支曲子,叫做《文王操》啊!"

19、“当然想了,母亲肯教我吗?”孔子显得很兴奋。

20、一个人,不论位阶有多高,学问有多大,都要时刻保持谦虚,不要因为他人年龄幼小而心存轻视。普通人需如此,管理者和成功者更需如此。

21、由于工作出色,孔子慢慢受到朝廷的赏识,因此鲁国国君专门派他到周王室学礼,在那他碰到了老子,并同老子问道。

22、很多事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要客观地跳出成见,才有机会接近真相。

23、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的吗?他是蚂蚱,蚂蚱是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就没有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就算和他吵到晚上也讲不通。你吃点亏,磕三个头,无所谓。”这个故事其实对于我们教育学生或者面对生活,都极有意义!孔子的小故事篇13当初在春秋时代,鲁国有一条规定,即是凡是到外国旅游时,看见有鲁国人在外国被卖为奴隶的,能够花钱将其他赎出,回到鲁国后,到国库报账,国库依价归还。而孔子有一名学生,在国外时真的看到有鲁国人被卖为奴隶,因此他将他赎出。但赎出来后,他并未去国库报帐,百姓都在议论这人品格高尚。而当孔子知道了后,大骂了这名学生一顿,说学生做了错事。别人很奇怪,做了好事,又将人救出,还不去报帐,这不是做了件好事吗?但孔子说看问题不可以这样看,因此这种做法,会妨碍了许多奴隶被赎出。

24、我们讲孔子的故事,主要是想使大家看一看孔子在当时是怎样生活着的,以及当时的人(各式各样的人)是怎样看待孔子的。我们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进步性,但是正如嵇文甫同志所说:“承认孔子有一定的进步性,并不是要提倡尊孔读经。”

25、《吕氏春秋》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绝粮于陈国、蔡国之间时,七日七夜不得食,只好无精打采地睡在那里。这时,弟子颜回找来一点米,煮到快熟时,颜回抓起一把就吃了,孔子偷偷看在眼里,大概觉得他不该背着老师偷吃吧,所以不大高兴。

26、  子贡也走上前说道:“我愿意出使齐楚两国,齐、楚两国在广阔的原野上交战,两军的军营遥遥相望,尘土随风飞扬,将士拿着兵器作战。我穿戴着洁白无瑕的衣服和帽子,在两国间陈述战争的利害得失,从而解除国家的外患。只有我能做到这样的事情,您就让他们两个人跟从我吧。” 

27、孔子是中国古代有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孔子的故事》是李长之先生的经典代表作,是写给青少年的名家故事。李长之先生以简约而深刻的文字、睿智而风趣的语言,用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串联起孔子上下求索的坎坷一生,让小读者认识了孔子在当时是怎样生活着的,以及当时的人是怎样看待孔子的。

28、   由于人道德的良莠不齐,知道真相的孔子也得因材施教,适可而止。不是圣人水平能力不行,实在是人太不醒悟,太难度化了。孔子留给世人的主要是做人的道理,中国人也因此受益良多,华夏历史也才能历经两千五百年而延续至今。更高深的道理,孔子虽然明白,但当时并没有公开给大众宣讲,只是小范围的在部分弟子中讲过,也才衍生了后来的大成儒家。

29、《史记》记载一日孔子子乘着一辆马车周游列国。来到一个地方,见有一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城”,坐在里面。孔子就问:“你看见马车为什么不躲开呀?”那孩子回答:“人们说您孔老先生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可是,今天我见您却并不怎么样。因为自古到今,只听说车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车子的道理呢?”孔子愣了一下,问:“你叫什么名字?”孩子答道:“我叫项橐。”孔子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连串问题来难项橐,但是都被项橐巧妙的化解。

3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1、  孔子说:“即使这样,每个人说说自己的志向,你也说说吧。” 

32、我合上书本,闭目沉思:孔子可真是个清官呢!他忠心中力为老百姓办事,用一颗仁爱之心对待百姓,不百姓财产,他可真是个清官。孔子曾经说过:“做官就要身体力行,为老百姓做出模范,还要勤政爱民,永不懈怠。”只要这样做,才算得是个好官。

33、这可是一个奇怪的“条件”,孔子就是在这种“条件”之下,一方面在天地间饱览壮美河山,感受大自然所赐予的妙趣横生的景致,一方面又不间断地读书学习,让自己的理想不断地向前迈进。

34、尽管如此,孔子能够提出“仁”,而且能够普及文化知识,在教育事业上有很大的贡献,其进步的一面还是主要的。源远而流长的中国文化,孔子正是最早的、最重要的一个传播者。

35、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 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36、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是置于座右以警戒自己的器皿。”

37、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38、孔子尊师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汉明帝敬师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39、在鲁国,有一位君子叫漆雕马人。他曾事奉臧文仲、武仲、孺子容,这一家三代鲁国大夫。一次,孔子问漆雕马人道:“先生曾事奉过臧氏一家,三位做大夫的。您可不可以说说,哪个要更贤明一些呢。”

40、离开鲁国之后,孔子就开始了他周游列国的漫漫征程。

41、他生在文化空气浓厚、历史悠久的鲁国,由于鲁国曾是周公封地,保留着周朝的文化传统,所以他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他聪敏好学,幼年就把小碗小盘之类作为祭器,做练习礼节的游戏,稍大,举几周礼、音乐、射箭、赶车、识字、计算(当时称“六艺”),也都无所不学。不幸的事接踵而来,十七岁时,孔子的母亲又死了。

42、    孔子的一位弟子赎回一个奴隶后,出于非功利追求,事后并未到国库报销赎金,别人都说这个人品德高尚。

43、“天上的星星浩如烟海、多如牛毛,怎么数得过来呢?”孔子为难地说。

44、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45、孔子又问他说:“伯鱼,你学《礼》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学。”孔子便对他说:“不学习《礼》,你就无法在社会中立足啊!”伯鱼退下去后又去认真学习《礼》。

46、谈到儒家的君子,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温文尔雅、谦恭礼让、文弱书生形象。对作为儒家祖师的孔子,我们也容易印象成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先生。然而,查看古籍对孔子天资与外貌的描述,却令人,大跌眼镜。

47、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48、“好啊!”孔子答应着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当时行礼用的器具),不声不响地出了屋门。

49、  项橐认真听完,不慌不忙地回答:“土山,井水,空门,泥牛,木马,砍刀,仙人,仙女,冬天,夏天,枯树,空城,小孩。。。”

50、“小孩,你们见马车来了,为什么还不让道?”子贡跳下车,没好气地说。

51、这个学生快吓昏了,可是他不敢马上问。 客人马上说:“磕头磕头!” , 学生没办法,只好乖乖磕了三个头。 客人走了以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么说三季呢?”

52、    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大意是说:践行君子之道很不容易,很可能会遇到艰难困苦啊。心中有道的君子即便遇到绝境,依然坚守底线、恪守本分;而心中没有道德约束的小人,遇到这种困境,可能就会丧失底线、为非作歹了。

53、答案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孔子凭借他的学问,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54、一个人崇尚勇敢,这本身并没有错,但这种勇敢是有制约、有前提的,其前提就是要符合道义。作为决策者,施展抱负、规划宏图,都必须要符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坚守道德底线。须知,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世上最大的灾难。

55、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56、孔子有天外出,天要下雨,可是他没有雨伞,有人建议说:子夏有,跟子夏借。孔子一听就说:不可以,子夏这个人比较吝啬,我借的话,他不给我,别人会觉得他不尊重师长;给我,他肯定要心疼。

57、又有一天,孔子又独自一人站在庭院中,伯鱼又快步从旁走过,

58、孔子说道:“眉毛本人又看不见,怎么能知道有多少根呢?”

相关句子

比喻秋天的词语(44句)

比喻秋天的词语 1、雁是侯鸟,北方进人深秋时,雁便往温暖的南方飞去。 2、初秋;新秋;早秋;头秋;小秋书>;孟秋;上秋书>;仲秋;暮秋;深秋;清秋;晚秋;残秋;季秋;寒秋……

珍惜时间的小故事一年级(30句)

珍惜时间的小故事一年级 1、鲁迅是我国一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

描写儿童的古诗有哪些(32句)

描写儿童的古诗有哪些 1、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孰:谁。为:同“谓”,说,认为。汝:你。知:zhì,通假字。“知”通“智”……

写给老师的现代诗押韵(12句)

写给老师的现代诗押韵 1、这种写法,在慕白老师的《飞云渡》里面,也诠释得极为透彻。徐甲子老师的《雪中豹》和李全文老师的诗,也都有这样的共性。 2、您的教师生涯,有无数骄……

目瞪口呆的意思解释(56句)

目瞪口呆的意思解释 1、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文献,《诗经》等经典在春秋战国之前,就应该已经形成并流传了。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

描写人物性格的成语(62句)

描写人物性格的成语 1、意气自若 〖解释〗神情自然如常。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亦作“意气自如”。自若:不改常态,还像原来的样子。 2、(睚眦必报):睚眦:发怒时瞪眼……

适合下雨天发的诗句(19句)

适合下雨天发的诗句 1、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2、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3、记性太好有时候也不是一件好事,不止疼,还有……

下笔如有神的意思(24句)

下笔如有神的意思 1、推荐语:马尔克斯曾经感叹:“我十七岁那年读到了《变形记》……于是我就想’小说原来能这样写呀’。”如果从小说的形式来看,读罢《哈扎尔辞典》,我们……

名人读书的故事20字以下(60句)

名人读书的故事20字以下 1、 经老师的点拨,同伴们佩服得五体投地,樟寿虽小却语惊四座。                  2、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数学家利奇来比萨游历,他就准备了许多……

丑小鸭的故事原文(77句)

丑小鸭的故事原文 1、它的样子和自己的其他孩子不太像,不过鸭妈妈还是决定带着他一起到溪流里游泳。 2、“对,不过他长得太大、太特别了,”啄过他的那只鸭子说,“因此他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