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是什么(70句)

2024-02-03 12:45:06 阅读:

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是什么

1、黑格尔并没有完全否定“主观理性”,他把“主观理性”看作形成“思辨理性”的一个环节。主观理性造成理性与普遍性法则之间的分离和对立,“限制的力,即知性……知性的大厦越是坚牢越是辉煌,作为部分拘禁于知性大厦的生命要摆脱知性进入自由的努力就越是不停息。”④主观理性造成精神与物质、灵魂与肉体、自由与必然、有限与无限等诸多分离,思辨理性正是分离中产生统分离性越强则统一的力就越强。理性的任务就是把分离的存在统一起来,摆脱主观与客观对立的限制。 

2、(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3卷第42—43页。

3、逻辑学和辩证法之所以“纠缠”,就在于它们是同构的、一体的。关于逻辑学,列宁认为如果把它理解为是教人思维的,就如同把生理学理解为是教人消化的,一样荒谬。关于逻辑,列宁反对以往纯形式的理解,批判性地吸收了黑格尔的逻辑思想。思维的展开内容和存在的运动发展是一致的;逻辑从全部自然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引伸出来;逻辑的形式和内容是一体的,形式具有活生生的实在的内容。基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原理,逻辑学是关于“世界的全部具体内容的以及对它的认识”的发展规律的学说。辩证可以是分析的表述方法,整个世界的辩证发展是客观的辩证法,逻辑和认识论的辩证演绎是主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更重要的是,作为现实的运动和思维对现实运动的把握,“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是“同一个东西”。“新辩证法”把马克思的辩证法做黑格尔式的阐释,而且聚焦于《资本论》,恰好与列宁关于《资本论》中实现三者同一的论断,在根本前提方面是截然相反的,遮蔽了“唯物主义”,走向了“唯心主义”。(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是什么)。

4、就此而言,与马克思主义的交汇既是不可避免的又是不可能的。从主观的角度讲,那个时代的黑格尔主义者寄希望于革命并且憎恨资产阶级秩序。布勒东和萨特最终都不得不走上这一必经之路:与共产主义者的结伴同行。然而,由于他们和马尔罗在同等程度上是浪漫个人主义的拥护者,他们与此同时无法完全忍受这种结伴的心理后果。以最具代表性的萨特为例(他并且还步入了共产d的无产阶级现实变得暧昧不清的时代),上述矛盾的处境引发了一项巨大的工程(这一工程在历史上曾有过很多先驱,尤其是在德国),将马克思主义本身纳入主观唯心主义。这一次,黑格尔通过颠覆马克思主义的颠覆卷土重来,就像是一部要将辩证唯物主义撞得脚朝天的机器。这就是被黑格尔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整个始末,其中心范畴是异化,其命运取决于青年马克思的一篇关键文章:《1844年手稿》。在这里,科耶夫的课程还是能发挥作用,因为他强调将主奴辩证法进行到底之后所能的生成的劳动范畴,这一范畴是焦点,它能从表面上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自我意识的各种化身焊接在一起。

5、但这样一来,就带出来一个崭新形态的宇宙观,马克思把它称之为“共产主义”。马克思说:“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立、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它知道它就是这种解答。”(12)以往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这种宏大的宇宙观中达到了统一:“我们在这里看到,彻底的自然主义或人道主义,既不同于唯心主义,也不同于唯物主义,同时又是把这二者结合的真理。我们同时也看到,只有自然主义能够理解世界历史的行动。”(13)显然,马克思所说的“彻底的”自然主义,不同于以往的机械论的自然主义,那些自然主义是“不彻底的”。为什么?因为它们把人这种自然存在者排除在考虑之外,因而把人的感性和精神生活排除在自然之外。而只有马克思的这种包含人本主义在内的自然主义才是彻底的,也才能“理解世界历史的活动”。而这样理解的世界历史也就当然包括自然史,它把整个自然界看作一个“自然向人生成”(WerdenderNaturzumMensch)的历程:“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生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14)这就与黑格尔的历史目的论或自然目的论接上头了。其实,马克思的一些提法,如自然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是人必须事先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以及人把整个自然界“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15)等等,都是来自黑格尔(慧田哲学公号下回复数字该题讲座)。自然界,哪怕是无机的自然界,由此也就带上了某种目的论的色彩。当然,在马克思看来,自然界以人为目的,并不是上帝的安排,而是自然物本身潜在的一种可能性,即它只有在从自身发展出具有智慧的人来时,它才算发挥了自身的全部本质和最高本质,才算是“完成了的”自然界。

6、海德格尔在晚年的讨论中认为,马克思用“生产过程”取代了黑格尔“生命过程”的存在论,这只是用“人的优先性”取代了“意识优先性”,并未超出“主体形而上学”的视域。(0)结合上文引述的他对马克思颠倒形而上学的评论以及他在《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中对马克思的论说,海德格尔力图表明他与马克思存在的思想区分似乎是“存在优先”还是“人优先”的问题。如果仅从认识论或知识论的视野看,马克思和一切唯物主义一样都主张存在的优先性和客观性,海德格尔的区分毫无意义。而只有在海德格尔所说的生存论视域中,亦即思考人的本质、此在的澄明乃至存在的意义时,存在优先或人优先的问题才具有他所区分的不同意义。其实,从海德格尔本人的思路说,他似乎也并未坚持“存在优先”的原则。他的早期思想虽然坚持人的本质即是生存,人只能从存在中获得本质和规定,但要获得存在的意义却必须领会此在的意义。生存论作为基础本体论既在事实上亦在逻辑上具有优先性。他在晚期著作中开始自觉地避免主体形而上学,力求用一种非规定性的思想表达人对存在的归属。在我看来,他实际是力求唤回被现代工业文明所遗忘了的人的存在感受,类似于人在家里的熟悉感、亲切感、安全感、归属感、自由感乃至根源感等所谓诗意的感受。海德格尔说,只有觉悟到和思及到更原始的一度,“在此一度中,从存在本身方面来规定人的本质,才有在家之感”,他还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作诗比存在者的探究更真。”(11)人如何诗意地栖居在存在中、在大地上,是海德格尔反复论说的思想主题。但要找回存在的意义,获得家园般的存在感受,仍必得聚焦于人的语言、思想和领会,仍难免“人的优先性”的论说。

7、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特别是在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的基础上创立的。(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是什么)。

8、黑格尔哲学成为后来哲学难以逾越的思想高峰,至今仍是令哲学家头痛的沉重的历史负担。在各种针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中,马克思的批判肯定是最有成果、最有价值的批判之这从根本上得益于唯物史观的发现。如前文所述,马克思用感性活动的实践取代了黑格尔的思维过程的主体性。从学理上说,至少有两点是意义重大的。一是思维过程的主体性所能达到的只是思维规定的具体性,而无法说明感性的具体性和多样性的起源,所以,黑格尔的辩证法无法理解“感性活动本身”,其具体普遍性原则不能真正实现。作为主体的思维过程只能用思维规定感性,而无法使自己具体化和创造新的感性,思维无法创造“非我”的感性,只能直观和规定既有的感性。德国古典哲学缺少真正感性的、物质性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原则,这是唯心主义无法补救的根本缺失。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抽象性、保守性亦根源于此。二是思维过程作为主体的能动性缺少感性的动力基础,思维自己运动的逻辑只能设定为精神本性、思维本性,而没有经验人类学的现实基础。精神的活动性和思想自己运动的必然性是黑格尔辩证法的动力基础,它遥承古希腊哲学纯粹理论的生活理想,近以生命科学为隐喻性的前提,从而精神生命的成长运动为思维过程的主体性提供了类比性的证明。黑格尔和他的所有哲学前辈一样,嫌弃和蔑视人的自然生命和物质欲求,从而也必然如费尔巴哈那样“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人的实践,不能把满足人的自然生命需要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作为思维过程的动力基础,而是抽象地在思想自己运动的圆圈中打转。

9、一旦历史前景发生了深刻改变,反对意见也开始出现。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系列效应步入尾声,当苏俄革命的拥护者遭到严酷的打击,当法国共产d显而易见地投入到了布尔乔亚及沙文主义修正中(在这一点上,阿尔及利亚战争的经历具有决定性),当中国无产阶级的严酷力量不断发展,当每个人都被迫就国家解放战争明确立场时,知识分子们不得另找地盘并为自己组织不同的思想。革命的“同路人”死于饥荒。伴随着他一起失效的是各种意识哲学所带来的保证,这些哲学曾经的任务是在一场富有魅力的革命的注视之下保存投身事业和保全自我的双重关系。

10、(17)(德)黑格尔:《历史哲学》,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第19页。

11、黑格尔最早发现了“现代性”实质是理性的“主体性”问题,主体性(Subjectivity)乃是现代性的原则,并且运用“自由”(Liberty)的意识与“理性”(Reason)的反思来解释这种“主体性”,主体性从根本上属于以理性为主导的“意识哲学”。因此,一般认为,“现代性”问题实质上是“理性”带来的问题。

12、主讲人简介:万小龙,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科技的哲学、逻辑与历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马克思主义工程“科学技术哲学”首席专家,发表过多篇C刊及以上论文,先后承担过本硕博课程20门。

13、恩格斯后来给其以高度的评价:“近代德国哲学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在这个体系中,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转化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14、主观理性就是要求现代人从传统的客观普遍性的外在价值约束中解放出来,追求个性的自由与独立的价值旨趣。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尔把理性看作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认识之源和价值之源:一方面,理性是人们进行认识活动的最高条件,是结合感性材料从而形成知识的最高根据。另一方面,理性能为人的经验认识提供范畴和原理支撑,正是以此为根据,康德提出“人为自然立法”并且进一步指出:理性为人在道德伦理行为提供“绝对的道德律令”。主观理性不仅仅成为认识的依据,而且成为现代人确立社会理想和道德价值的源泉。主观理性取代了传统的客观理性,更加强调个体生命的主观自由,强调自主、自律。 

15、首先一个问题是,马克思在黑格尔辩证法中继承了什么?

16、马克思曾经写道:“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变成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1)初看这段马克思的区分,唯物辩证法与唯心辩证法的对立竟是如此简单,颠倒黑格尔辩证法的任务也极易完成,只要把观念或思维过程的主体地位转变为物质的主体或本体决定作用,就实现了唯心辩证法向唯物辩证法的改变。我们的哲学原理教科书和大多数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大概都是这样看待和理解马克思对辩证法的颠倒的。如果问题真的如此简单,我们难免会产生一些疑惑,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为什么不能提出和完成这个任务?或者会想,旧唯物主义的“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是否已完成了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要消除这种疑惑,我们必须深思马克思这段话中的两个关键词,即“思维过程”和“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进而追问:黑格尔的辩证法为什么要把思维过程作为独立的主体?人的头脑如何“改造”物质的东西而成为观念?而这两个问题正是旧唯物主义所不能理解和解决的。

17、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

18、马克思一方面高度评价黑格尔及其辩证法,“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另一方面他又指出黑格尔辩证法的根本缺陷,“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是“倒立着的”辩证法,因此我们“必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在黑格尔看来,绝对理念、逻辑、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马克思对此明确表示反对,“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资本论》的目的是揭示资本主义运行的内在机制,其切入口则是“商品交换”。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商品是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资本论》从分析商品开始。萨德-费洛准确理解了列宁关于马克思《资本论》与辩证法的正确关系:对唯物辩证法来说,认识到这个事实——历史和逻辑是不可分割的——并非对经验主义的让步,它是这一事实——不可能把现实简单归纳为概念——的必然结果。尽管萨德-费洛批判的直接对象是“新辩证法”,即一种关于《资本论》的黑格尔式阐释,然而揭示的道理是一致的,即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对黑格尔的思辨辩证法的“颠倒”和超越。

19、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从物质与运动、物质与规律、物质与意识、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相互关系中揭示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唯物论基础,也是观察、分析、解决一切问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20、“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认识论”三者同这里的“逻辑”是内涵逻辑。内涵逻辑是事物如其所是的逻辑,是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逻辑,是历时性与同时性相统一的逻辑。吴晓明认为,力求思想深入到现实的本质一度当中去,是黑格尔与马克思“最为本质也最为切近的联系线索”。所谓批判德国古典哲学就是批判以康德哲学为代表的主观先验哲学,对真正客观性(必然性)的建构是黑格尔哲学最根本的初衷,也是“最基本的积极成果”。他还进一步指出,现象学的“回到事物本身去”表达了与黑格尔哲学相同的含义。历史事件是表象、现象层面的事情,历史事实是包含本质的现实层面的事情。内涵逻辑是关于历史事实的逻辑,是现实性真理的内在原理。

21、康德的实践哲学将人的价值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马克思继续拔高,并且凸显人的主体性。他汲取了康德实践理性中的合理内核,但并没有止步于康德,而是揭露包括康德在内的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无力。

22、黑格尔把精神、思维看成是一种脱离人脑而独立自在的东西,并进而颠倒本末,把自然界和人都说成是从精神、思维中产生出来的。这是一种唯心主义,马克思借用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对其进行了批判。

23、黑格尔的哲学是为普鲁士专制制度辩护的,在他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提出了有价值的辩证法思想,认为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是一个过程,它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而其内部矛盾乃是发展的源泉。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将实践融入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24、由此也就引出马克思对黑格尔第三个方面的继承,即对历史目的论和历史规律的论证。

25、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和超越,从西方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看有其必然性。以“感性活动”和“生产过程”的物质性的能动性弥补了黑格尔思维过程主体性的抽象性和片面性,使思维和存在的统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以及哲学思想和哲学范畴作为具体普遍性的真理,有了现实的基础。在这样的意义上,马克思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完成。就此,海德格尔说:“随着这一已经由卡尔·马克思完成了的对形而上学的颠倒,哲学达到了最极端的可能性。哲学进入其终结阶段了。至于说人们现在还在努力尝试哲学思维,那只不过是谋求获得一种模仿性的复兴及其变种而已。”(9)如果从海德格尔所说的哲学思想的方向和轨程说,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乃至全部形而上学的颠倒,又是与西方哲学的决裂或革命。因为,马克思哲学从根本上改变了哲学的立场和理论形态,终结了知识形态或理论形态的形而上学,赋予哲学以全新的思想方式和功能形式。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自己的理论是“实践的理论”和“理论的实践”,哲学理论的动力是“革命”,哲学是通过“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实现自身,是内在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实践过程中的要素而非独立存在的哲学。总之,哲学超越了意识哲学、理论哲学的形态而进入到现实的实践过程。而这一点是海德格尔所否定的。

26、所有这些疑问都要涉及一个问题,即我们一般对“辩证法”的理解是否根植于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原理解之中。按照黑格尔的用语,“否定性的辩证法”(dienegativeDialektik,又译作“消极辩证法”)属于逻辑学辩证发展的第二个大的阶段,即“消极的理性”阶段,它超出前一个阶段即“知性”,从“存在论”进到了“本质论”;但低于后一个阶段即“积极的理性”,尚未达到统摄一切的“概念论”。这一套程序其实在《精神现象学》中也是适用的,即积极的理性克服了消极的理性的那种躁动不安,而达到了矛盾的调解(合题),成就了科学的体系。然而,马克思却独独把这个环节从黑格尔的程序中挑出来,认为《精神现象学》的“最后成果”不在他的积极理性或积极的辩证法,而在于他的消极理性和消极辩证法,并从中引出“人的自我产生”和“劳动的本质”。这到底是为什么?

27、黑格尔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运动和发展的过程,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矛盾和相互关系。马克思吸收其“合理内核”,结合费尔巴哈的唯物思想,经过自己的深刻分析和研究,发展出“辩证唯物主义”。

28、(10)(法)F.费迪耶等辑录:《晚期海德格尔的三天讨论班纪要》,载《哲学译丛》2001年第3期。

29、正如苏联哲学家伊利延科夫指出的,哲学是关于普遍的科学,然而在黑格尔看来,普遍的是思想,而且只能是思想;具体的普遍仅仅作为一个概念而存在,仅仅存在于思想中,绝不存在于“外部现实”中,因此对哲学而言,唯物主义是不可能的。唯物辩证法与黑格尔哲学相反,概念的起源就在于确定现实存在着的本质,以便在思想中重构那些物质现实中的结构。理论抽象必须从历史性现实出发,用思维自身的力量去确证那些历史性现实。关于《资本论》及其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原理进行逻辑演绎的基点,马克思自己明确说,是“商品”而不是“价值”或者其他抽象概念。商品是劳动产品在现代社会存在的独特形式,恰恰具有真实(具体)的普遍性。萨德-费洛有效地抓住了这一点,指出“新辩证法”最大的缺点在于未能认识:“要求复杂概念从简单概念的矛盾中而来,这并非马克思方法论的唯一特征,亦非最重要的特征。相反,最重要的东西莫过于新概念和新材料为何、如何以及何时被吸收到分析中,以便它变得更丰富、更稳定、更能够重构具体。”

30、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来,对黑格尔哲学所发表的言论以及对于他的部分作品的出版和再出版主要分两个阶段:

31、“思辨理性”吸收了“客观理性”的合理内核——绝对和普遍性 

32、再现黑格尔的内在分歧不是徒劳的,因为好战的资产阶级哲学总是以排除他或者以全盘接受他的名义而取得进展,它们的企图不在于忽视马克思主义,而在于占领它并遏制它。

33、那么,“爱”何以能够统一主观理性与客观生活、个体与普遍性的世界之间的对立?狄尔泰与卢卡奇都认为法兰克福时期黑格尔已具有“爱”,一种宗教意义上的神秘主义,“爱”的统一是一种神秘主义的、无可言说的统一。克朗纳因此认为黑格尔是“最大的非理性主义者,他是非理性的、超理性的、反理性的”④。然而,纵观黑格尔思想的发展,我们发现神秘主义的“爱”与生命并不是倒退而是进步。宋祖良先生认为:“爱”与反思的结合就是生命这个命题包含着黑格尔以后哲学中的统结合思想,但就“爱”的合一而论,黑格尔已经超过了康德的主、客分离思想⑤。在这里“神秘主义”的“爱”已经蕴含着成熟时期黑格尔思辨哲学的萌芽。如果“主观理性”造成了分裂和对立,那么,神秘主义的爱则孕育着辩证的统一。“爱”已经具备了后来辩证法思想的一切特点:它企图超越片面的理性主义、片面的情绪主义和片面的经验主义以追求一切对立中的统一⑥。 

34、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人的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存在于人的精神之中。主观唯心主义的极端主张是唯我论,认为感觉是宇宙的本原。

35、⑦我以为,甚至就连辩证逻辑,从本质上看其实也无非是“自由的事业”,是“生命的逻辑”,具有“人文性”,因为“辩证逻辑的本质不是别的,就是自否定(否定性的辩证法)”。参看邓晓芒:《辩证逻辑的本质之我见》,载《逻辑与语言学习》1994年第6期。

36、(法)科耶夫:《黑格尔导读》,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

37、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

38、贺来:《“关系理性”与真实的“共同体”》,《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第22—44页。

39、研讯|2022年上半年关于辩证法理论研究的国内重要期刊文章(目录)

40、现代科学唯物主义:唯物主义与科学相结合的理论。

41、现代性:“主观理性”与“普遍性”原则的对立

42、无论是那个马克思还是那个黑格尔,都是假的,前者被简化为后者,而后者则与自身的一部分相分离,那一部分恰恰为前者开辟了道路,那一部分是《大逻辑》。

43、(7)黑格尔.费希特与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别(M).商务印书馆,19 

44、推荐理由:刘创馥先生是港台背景,留学德国,此书读后令我耳目一新,与国内其他研究黑格尔的著作全然不同,是一本值得参考的书籍。亮点是对《逻辑学》的解释。

45、斯退士:《黑格尔哲学》,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6、 巴迪欧在文中对阿尔都塞的攻击,散发着那个年代法国激进青年浓郁的中二气息。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巴迪欧特别强调了作为唯物主义者的黑格尔,预示了一种新的唯物论立场的形而上学。

47、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今天,国历君试着以漫画的形式把大家拉回中学课堂,用有趣的方式帮梳理一下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与他们之间的关系。

48、方式:为落实学校新冠疫情防控相关要求,本次讲座在腾讯会议上进行,会议号:864-117-058

49、(5)宋祖良.青年黑格尔的哲学思想(M).湖南教育出版社,19 

50、谢林:《近代哲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51、围绕这个基本命题,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黑格尔在论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惊人的大胆思考之一。

52、在《辩证理性批判》中(但这已经是在青年卢卡奇之后,在科尔施(Korsch)之后),萨特以同样的方式将马克思主义尊奉为我们文化的不可逾越的地平线,并再次强行使它适应于一个与自身毫不相干的起始概念:我思的透明性。从真正意义上来说,这是在共产d知识分子(他们满足于一种于勒•盖德(JulesGuesde)式的科学主义)的封闭圈子之外,在法国市场上唯一能找到的马克思,同时也是唯一的黑格尔。

53、⑨(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39—40页。

54、  最早介绍黑格尔到国内思想界的时间可以追溯1902年(参见张仲民:《黑格尔哲学在清末中国的译介》,《哲学研究》,2012年第9期),如此算下来,黑格尔研究在国内已有108年的历史。在这百余年中,黑格尔对于中国人而言已经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这不得不归结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主导地位,稍有学识的人都知道马克思曾经受到黑格尔的影响,可称作黑格尔的私淑弟子。那么这一百多年过去了,中国人对黑格尔的理解到了什么境界呢?依笔者拙见,情况并不乐观,我们对黑格尔哲学的基本思想的梳理都还没有完成,黑格尔全集的翻译也是近些年才开始的事情(梁志学领衔翻译的《黑格尔全集》与张世英领衔翻译的《黑格尔著作集》分别开始于2011年和2013年,两位先生已辞世)。黑格尔哲学的研究仍然还有相当的路要走。

55、人们一般把逻辑等同于形式逻辑,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个基本要素。概念包括外延和内涵,形式逻辑也包括“外延的逻辑”和“内涵的逻辑”。然而“内涵的逻辑”和本文的“内涵逻辑”不同,前者是“摹状词”的逻辑,是形式逻辑的内容部分;后者是“现实”的逻辑,无意于纠缠具体的逻辑形式(它同时也必然符合形式逻辑)而意于事实本身。形式逻辑是对真理的某种定在形式的知性把握,内涵逻辑是对真理的理性把握。形式逻辑是科学的方法,内涵逻辑是哲学的方法。在这一点上,马克思和黑格尔确实是一致的。

56、其实,必须一切从零开始,并最终认清:从哲学角度来讲,马克思既不是黑格尔的他者也不是他的同一。马克思是黑格尔的分化者。他同时确定了后者不可逆转的效力(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他的全盘谬误(唯心主义系统)。

57、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精神只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最高形式。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人们能够认识并正确运用客观规律。

58、在本世纪上半叶,黑格尔对于令某种马克思主义适应我们思想界的需要起到了唯心主义中介的作用。接踵而至的是权力无限的科学主义传统的反攻:站到讲坛上的是博士们的非政治性马克思,黑格尔则消失于辛酸的幕后。

59、唯物史观;辩证法;马克思;黑格尔;感性活动

60、黑格尔哲学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思想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又集中反映在辩证法上。关于两者的关联性研究,国内外学界长期给予高度关注。众所周知,尽管马克思没有专门论述辩证法的著作,但是他自己也承认在创作《资本论》中特意地、有条件地使用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正如列宁指出,虽然马克思没有留下大写字母的“逻辑”,但他留下了《资本论》的逻辑,并且作出“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认识论”三者同一的重要论断。同时,也正因如此,关于马克思辩证法的讨论通常围绕《资本论》展开,这其中,学界有一种流行做法是黑格尔式解读,阿瑟自称为“新辩证法”(newdialectics)。“新辩证法”的目的是按照黑格尔的逻辑学重构《资本论》,作为“马克思方法”的辩证法就被赋予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相似内容。辩证法乃是概念运动,并向复杂层次概念展开,不断贴近逻辑真理。这种解读范式对于深化马克思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内在关联性研究是有益的,但也存在黑格尔主义化的风险,这集中表现在对马克思辩证法的第一属性的错误认知或认知不足,即马克思辩证法的唯心主义化。忽视了这一点,也就遮蔽了马克思辩证法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根本性超越。

61、黑格尔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对立需要上升到统一。统一的途径就是“爱”。黑格尔借用了基督之“爱”观念来扬弃康德的理性的对立,“绝对命令的义务与个体的嗜好之间的对立在爱的各种特殊形态中获得统一”。②理性造成普遍性的、主观的理性法规与特殊性嗜好的对立,而在“爱”中法规不再是普遍的、嗜好不再是特殊的,二者获得统一。“爱”超越了理性的法则,通过“爱”,理性本身的一切片面性、理性与感性生活之间的一切对立性都被扬弃了。“爱”成为道德、法律和理性的唯一法则,一切道德和法律以“爱”为唯一的基础而形成,多样性的理性标准的冲突就被瓦解,关于理性的意识只有一个,就是以“爱”为原则的理性意识。“诸多具有特殊条条框框的道德如果不以‘爱’为精神核心,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爱’恰恰和解了道德的特殊性和多样性。黑格尔以‘爱’取代绝对的道德律令之权威,它并非脱离现实内容的抽象形式,而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精神,使道德律令和特殊生活嗜好以‘爱’为中介在生活中有机统一。”③

62、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固然是面向整个世界的思考,也是关于世界本质的根本观点和看法。西方哲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提出了许多关于世界的理论和看法。无论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的哲学学说,作为对世界的理论认识,作为追根究底的终极解释,其实质都是关于世界的概念认识,这些概念作为对世界的最高抽象,即是黑格尔所说的“纯粹思想”。黑格尔在批评唯物论时说:“唯物论认为物质的本身是真实的客观的东西。但物质本身已经是一个抽象的东西,物质之为物质是无法知觉的。所以我们可以说,没有物质这个东西,因为就存在着的物质来说,它永远是一种特定的具体的事物。然而,抽象的物质观念却被认作一切感官事物的基础,———被认作一般的感性的东西、绝对的个体化,亦即互相外在的个体事物的基础。”(3)我们知道,恩格斯也曾讲到:“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4)而旧唯物主义与它们同时代的唯心主义一样,作为康德和黑格尔所说的知性形而上学、独断论的形而上学,缺少反思地把自己对世界的概念认识或思想创造物直接认定为世界中的实际存在,并用以规定和规范整个世界的现实存在,而不知道这些本体只是纯粹思想。

63、(11)陈嘉明.理性与现代性———兼论当代中国现代性的建构(J).厦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64、(6)(德)黑格尔:《小逻辑》,第423页。

65、推荐理由:此书之前便已经出版,以《邓晓芒讲黑格尔》为名,此次再版,改为此名。这本书是由邓晓芒先生同题系列讲座整理而成的,讲座的语言明白易懂,所以这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书。书中大致地勾勒了黑格尔哲学的核心架构和内在理路,《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现象学》和《法哲学原理》都有所涉及。书稿讲解与评论相得益彰,也不乏邓晓芒先生的个性见地。因此推荐。

66、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

67、  黑格尔辩证法的意义只是在有关“人的思维和行动”方面表现出来,即表现了人的思维和行动的自发性、能动性和历史性,它没有终点,而是不断地超出自身、否定自身。作为人的思维和行动的统一的“劳动”恰恰就具有这种性质,它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根本的特征。但这种力量和倾向,在孤立起来看待的自然界那里是看不出来的,它们只是人类及其社会和精神生活的专利品。所以人与一般自然物、与动物是有区别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从这里得出一个结论,即在马克思看来,黑格尔辩证法的意义和价值仅仅在于有关人的哲学,并不涉及孤立看待的自然界,而只涉及人和由人所组成的社会呢?一般来说,我们的确可以这样说。所谓的“自然辩证法”,或者“辩证唯物主义”,如果仅仅理解为离开人而存在的自然界(客观世界)本身的某种客观规律,那是极其空洞而无意义的。与此相反,马克思和黑格尔所理解的辩证法,就是历史辩证法、实践辩证法、人学辩证法。离开人的活动、人的历史、人的自由历程来谈“辩证法”,在黑格尔和马克思看来都只能是天方夜谭。

68、青年黑格尔已经敏锐地意识到现代性的危机,人们所信仰和服从的以理性建立的知识价值体系在现代化的冲击下不能继续作为人们的安身立命之本。近代以来的启蒙“理性”强调有一个内在于主体的权威法则,这个权威法则过分强调理性的禀赋,一方面认为客观的外在世界是不可知的“物自体”,另一方面又认为在道德实践领域,人们只需要尊重理性的意志实践而不必尊重客观的现实生活。这种“主观理性”因为其权威性、强制性的法则而被遵守,然而“每一个应当、每一个命令作为普遍性的概念无疑表明其自身是异己的东西”①。理性的夸大导致主体与客体、理性与生活对立。在追求统一与自由的黑格尔看来,这是不可容忍的。

69、库诺·费舍尔:《青年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张世英译,吉林人民出版1983年版,第61页。

相关句子

讲文明懂礼貌的名言警句(58句)

讲文明懂礼貌的名言警句 1、真正的文明是所有人种植幸福的结果。文明礼貌的名言警句文明的人为自己购置了马车,而他却失去了使用双足机会——爱献生(讲文明懂礼貌的名言警句……

黑格尔哲学讲演录(87句)

黑格尔哲学讲演录 1、黑格尔肯定自然是精神性的东西,不过只是潜伏着的精神性而已。……马克思说:《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泉源和秘密。(p84-85) 2、‌在这里,“质”的概念……

沉淀的拼音(40句)

沉淀的拼音 1、我的闺蜜琦琦要结婚了,新郎不是别人,正是那个让她爱得死去活来,险些和父母断绝关系的人。 2、“泊”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浅水也,从水百声。匹白切……

有关三国演义的歇后语十条(13句)

有关三国演义的歇后语十条 1、一个中国儒家思想的典范在美国孩子这里却变成了主观武断、践踏平等和假心假意的典型,如果我们中国人都以美国人的这种西方解构主义、批判主义的……

感恩祖国的作文(36句)

感恩祖国的作文 1、还记得那艘泛于南湖之上的游船吗?那里诞生了我们最为骄傲的中国的脊梁。 2、亲爱的祖国,我爱您!我愿为您献出我的一切。我感恩祖国,报答祖国。 3、我感恩我……

名人名言关于理想的句子(66句)

名人名言关于理想的句子 1、不参加变革社会的斗争,理想永远是一种幻影。吴运铎 2、所有的理想都不是一步登天的,必须要找好实现的途径,无论选择了什么理想,都要用行动来完成……

关于鸡的成语大全(49句)

关于鸡的成语大全 1、(凤毛鸡胆):凤的羽毛,鸡的胆子。比喻外表英武而实际怯弱。 2、(炙鸡絮酒):用一只鸡和棉絮渍酒祭奠。指悼念故人,祭品虽薄而情意很深 3、只鸡斗酒:斗:酒……

著名科学家的故事简短(56句)

著名科学家的故事简短 1、邓稼先和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都是安徽人,在同一个中学上学,从小两人在一起弹玻璃球、打墙球、比赛爬树,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2、 1971年夏天,杨……

勤奋的名言佳句(59句)

勤奋的名言佳句 1、友情与事业代表着人生两大乐趣,而要想拥有这两大乐趣,一是要开朗,一是要勤劳。——罗兰 2、,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 李清照 3、理想的人物不仅……

哄女孩的甜言蜜语情话(118句)

哄女孩的甜言蜜语情话 1、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群,相同的只有我和你!时间在变,时空在变,不变的只有我对你无限的思念! 2、我最大的幸福就是每天都有阳光洒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