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69句)

2024-04-18 08:51:38 阅读: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1、1843年3月,马克思从社会退回到书房,开始进行历史研究,以解决《莱茵报》时期因现实与黑格尔理性哲学之间相互矛盾而产生的“苦恼的疑问”。1843年3月中至9月底,他撰写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对黑格尔在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唯心主义观点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得出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结论。10月,马克思被迫离开克罗茨纳赫,他来到巴黎这个当时革命运动的中心,并很快和德法两国的工人群众和工人组织建立了联系。之后,他开始考察工人运动,研究当时先进的政治思想,走上革命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便是马克思参加工人运动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首部著作。

2、马克思认为,由于人不是孤立抽象的人,而是与所处环境联系在一起,所以人有充分的动机去改变环境,而哲学作为一种理论,只要彻底,“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3、实际上,法哲学是黑格尔哲学中最容易读懂的一部分之还有就是历史哲学和美学。它们谈的都是现实社会中的诸多事物。和一个目不识丁的人去讲道德和伦理的关系,他也能够根据他的生活经验区会分清楚的,就像康德说的即便是不懂哲学、没有太多知识的普通民众也能够有最基本的道德理性。因为法哲学都是客观的,内在于现实生活的,《法哲学原理》里谈及的警察、行会、婚姻、爱情等等社会关系,都是大家的生活经验中可以直接把握到的熟悉事物。在黑格尔哲学体系里,法哲学已经是绝对精神发展到十分具体的阶段了,即便不需要太多的抽象思辨思维能力也可以理解;而如果跟一个人谈自然哲学的对力的关系的理解,精神哲学的记忆之类的很抽象的东西,恐怕他难以搞懂了——可见法哲学本身就是极为简单和易于接受的。

4、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经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9页)

5、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心境,正像它是无精神活力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6、费尔巴哈作为青年黑格尔派的一员,早在1839年在《哈雷年鉴》上发表的《黑格尔哲学批判》一文,就标志着他同黑格尔思辨哲学的公开的、彻底的决裂。随后,他于1841年发表了《基督教的本质》,特别是1843年发表的《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更加明确地表述了自己的唯物主义观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7、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价值取向本身是彻底的,而当下思政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者没有把理论讲透彻、讲鲜活。有的对d的创新理论掌握得不系统不深入,讲起来照本宣科;有的重形式轻内容,只追求热热闹闹,不追求入脑入心;有的关起门来讲理论,大道理讲不透,小道理讲不清,歪道理驳不倒。理论大餐要“好看”,也要“好吃”,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思政课才能“有温度”、“有情感”。

8、起源于哲学的理论政治派犯了同样的错误,只不过错误的因素是相反的。

9、原文: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10、参考恩格斯对黑格尔哲学的学习经历,恩格斯青年时期到柏林大学当旁听生(这种事情我干过多次,譬如某大),蹭课,他跟青年德意志派关系很好,后来读了施特莱斯的《耶稣传》——这本书有浓厚的黑格尔哲学倾向,说耶稣作为历史具体的人物和基督教精神没有本质关系,甭管新约还是旧约都是神话。这个观点是具有无神论意义的。然后恩格斯就读了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疯狂热爱黑格尔哲学,甚至于拿着黑格尔哲学匿名身份投稿批判当时黑格尔的死对头谢林教授。

11、那么进一步演绎王炯华的话,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是用马克思主义去掌握物质力量,从而用物质力量批判旧世界;李达则继续从事马克思哲学研究,使其更具掌握物质力量的威力。

12、无产阶级宣告现存世界制度的解体,只不过是揭示自己本身存在的秘密,因为它就是这个世界制度的实际解体。无产阶级要求否定私有财产,只不过是把社会已经提升为无产阶级的原则的东西,把未经无产阶级的协助,作为社会的否定结果而体现在它的身上,即无产阶级身上的东西提升为社会的原则。无产阶级对正在形成的世界所享有的权利和德国国王对已经形成的世界所享有的权利是一样的。德国国王把人民称为自己的人民,正像他把马叫作自己的马一样。国王宣布人民是他的私有财产,只不过表明私有财产的所有者就是国王这样一个事实。

13、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话中有两个主句,即“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和“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两句话讲了两层意思,前者是说“理论不能代替实践”,后者是说“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14、恰好马丁·路德倡导的宗教改革,则赋予德国思想界以解放和革命的因素。

15、马克思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写的一篇导言。写于1843年10月中至12月中,载于1844年2月《德法年鉴》上。中译文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1卷、第二版第3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16、这种批判撕碎锁链上那些虚构的花朵,不是要人依旧戴上没有幻想没有慰藉的锁链,而是要人扔掉它,采摘新鲜的花朵。对宗教的批判使人不抱幻想,使人能够作为不抱幻想而具有理智的人来思考,来行动,来建立自己的现实;使他能够围绕着自身和自己现实的太阳转动。宗教只是虚幻的太阳,当人没有围绕自身转动的时候,它总是围绕着人转动。

17、但是,德国不是和现代各国在同一个时候登上政治解放的中间阶梯的。甚至它在理论上已经超越的阶梯,它在实践上却还没有达到。它怎么能够一个筋斗(saltomortale)就不仅越过自己本身的障碍,而且同时越过现代各国面临的障碍呢?后一种障碍,它实际上应该把这看作是摆脱自己实际障碍的一种解放,而且应该把这作为目的来争取。彻底的革命只能是彻底需要的革命,而这些彻底需要所应有的前提和基础,看来恰好都不具备。

18、可是,彻底的德国革命看来面临着一个重大的困难。

19、提出对德国现实的合理性批判在理论上表现为对黑哥呃呃法哲学的批判

20、批判宗教的目的在于用人民现实的幸福去代替虚幻的幸福。宗教只是锁链上虚幻的花朵,问题不是拔掉这些花朵,而是砸碎这跟锁链,去找真正的花朵

21、无产阶级宣告迄今为止的世界制度的解体,只不过是揭示自己本身的存在的秘密,因为它就是这个世界制度的实际解体。无产阶级要求否定私有财产,只不过是把社会已经提升为无产阶级的原则的东西,把未经无产阶级的协助就已作为社会的否定结果而体现在它身上的东西提升为社会的原则。这样一来,无产者对正在生成的世界所享有的权利就同德国国王对已经生成的世界所享有的权利一样了。德国国王把人民称为自己的人民,正像他把马叫作自己的马一样。国王宣布人民是他的私有财产,只不过表明私有者就是国王。

22、出自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扩展资料《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法律思想在这部写于1843年8月间的篇幅巨大的未完成的手稿中,马克思不仅用唯物主义思想批判地改造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法哲学本体论;

23、但是,新教即使没有正确解决问题,毕竟正确地提出了问题。现在问题已经不再是世俗人同世俗人以外的僧侣进行斗争,而是同他自己内心的僧侣进行斗争,同他自己的僧侣本性进行斗争。如果说新教把德国世俗人转变为僧侣,就是解放了世俗教皇,王公及其一伙即特权者和庸人,那么哲学把受僧侣精神影响的德国人转变为人,这就是解放人民。但是,正像解放不应停留于王公的解放,财产的收归俗用(注:教会财产的收归俗用,在德国是随着宗教改革开始的。教会地产首先转为诸侯地产,从中获利的只是极小部分低等贵族和市民阶层的成员(城市新贵)。在法国大资产阶级的直接影响下,1803年的帝国代表会议的决议决定,教会诸侯领地收归俗用。首先,普鲁士和南德意志的中等邦国能够获得最大的土地利润。随着1810年10月10日颁布的敕令,普鲁士境内教会财产的收归俗用遂告结束。——)也不应停留于剥夺教会财产,而这种剥夺是由伪善的普鲁士最先实行的。当时,农民战争,这个德国历史上最彻底的事实,因碰到神学而失败了。今天,神学本身遭到失败,德国历史上不自由的最尖锐的事实——我们的现状——因碰到哲学也会破灭。宗教改革之前,官方德国是罗马最忠顺的奴仆。革命之前,德国则是小于罗马的普鲁士和奥地利、土容克和庸人的忠顺奴仆。◎第10页◎

24、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费尔巴哈》中,我们不难看到,马克思着重强调的有以下几点:人的本质归根结底并不仅仅是宗教的本质这种抽象物,更不是脱离社会的孤立物,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有主观的实践是必要的

25、在18年上这个马哲史的课,我是很仔细去听的,但是并没有给我解答为什么《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与《国家与革命》的同质性,也同时得出了一个即宗教——哲学——政治批判结论,这个天真的结论影响我自己两年左右,也导致我在宗教批判—哲学批判—政治批判这个逻辑范式中,不断的溯源,追寻马克思的德国古典哲学源头,耽误了很多事情,尤其是我的生活受到了一些影响,更侧重于理论学习而非是事情。而对列宁哲学的批评实际上是都是站不住脚的,他们的问题是在于没有对列宁与马克思之间的同质性讲清楚而导致的,他们不理解列宁是如何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看法与观点,但同时,马克思哲学的发展当中是否存在着空白呢?

26、就德国来说,对宗教的批判基本上已经结束;而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

27、谬误在天国的申辩一经驳倒,它在人间的存在就陷入了窘境。一个人,如果想在天国的幻想的现实性中寻找一种超人的存在物,而他找到的却只是自己本身的反映,他就再也不想在他正在寻找和应当寻找自己的真正现实性的地方,只去寻找自身的假象,寻找非人了。

28、因此,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就成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务。于是,对天国的批判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

29、1850年,《导言》的法译文以节选的形式收入海·艾韦贝克的著作《什么是德国现代哲学所谓的宗教》。1887年《导言》的俄文版在日内瓦出版。1890年12月2-10日,《柏林人民报》又重新发表了这篇导言。

30、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心境,正像它是无精神活力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31、总之他们忽略了有主观的实践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所以马克思在剖析德国现状时痛心地说道,“在这里,实际生活缺乏精神内容,精神生活也同实践缺乏联系。”

32、但文明的递进却是人类自我纠偏完善的——此是黑格尔此论不足处。

33、可是,一旦现代的政治社会现实本身受到批判,即批判一旦提高到真正的人的问题,批判就超出了德国现状,不然的话,批判就会认为自己的对象所处的水平低于这个对象的实际水平。下面就是一个例子!工业以至于整个经济界和政治界的关系是现代主要问题之一。这个问题是怎样使德国人开始发生兴趣的呢?是由于保护关税制度,贸易限制制度,国民经济学。条顿主义从人变成了物质,因此,我们的棉花骑士和钢铁英雄也就不知在哪个黄道吉日一变而成爱国志士了。所以在德国,人们开始承认独占在国内的主权,并给它以对外的统治权。所以在法国和英国行将完结的事物,在德国才刚刚开始。这些国家在理论上反对的,而且依旧当做锁链来忍受的陈旧的腐朽的制度,在德国却被当作美好未来的初升朝霞而受到欢迎,这个美好的未来刚从狡猾的理论过渡到无耻的实践。在法国和英国,问题是政治经济学或社会对财富的控制;在德国却是国民经济学或私有财产对国家的控制。因此,在法国和英国是消灭已经发展到最大限度的独占;在德国,却是把独占发展到最大限度。那里,正在解决问题;这里,矛盾才被提出。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现代问题的德国式的提法,说明我们的历史就像一个笨拙的新兵,只会重复旧的操练一样,到现在为止一直认为自己的任务只是重复旧的历史。

34、不错,德国历史上有过一个引以自豪的运动,这个运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在历史上都没有进行过,而且将来也不会仿造进行。我们和现代各国一起经历了复辟,而没有和它们一起经历革命。我们经历了复辟,首先是因为其它国家勇敢地进行了革命,其次是因为其它国家受到了反革命的危害;在第一种情形下,我们的统治者感到害怕,在第二种情形下,我们的统治者没有感到害怕。我们往往只有一度在自由被埋葬的那一天,才在我们牧师的领导下,处于自由社会。

35、提出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和法的著名论断,还批判地改造了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法学辩证法思想,提出了在矛盾分析基础上“把握特殊对象的特殊逻辑”的唯物主义法学辩证法观,进而在法学本体论和法学方法论两个方面突破了黑格尔,为历史唯物主义法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36、马克思揭示了德国资产阶级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维护德国现存制度的本质,指出这种哲学在黑格尔的著作中得到了最系统的表现,论述了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同对德国现实社会的批判的关系,提出了“向德国制度开火”的革命任务。

37、在法国,一个人只要有一点地位,就足以使他希望成为一切。在德国,一个人如果不想放弃一切,就必须没有任何地位。在法国,部分解放是普遍解放的基础。在德国,普遍解放是任何部分解放的必要条件(conditiosinequanon)。在法国,全部自由必须由逐步解放的现实性产生。在德国,必须由这种逐步解放的不可能性产生。在法国,人民中的每个阶级都是政治上的理想主义者,它首先并不感到自己是个特殊阶级,而是整个社会需要的代表。因此,解放者的角色在戏剧性的运动中依次由法国人民的各个不同阶级担任,直到最后由这样一个阶级担任,这个阶级在实现社会自由时,已不再以在人之外的但仍然由人类社会造成的一定条件为前提,而是从社会自由这一前提出发,创造人类存在的一切条件。在德国则相反,这里实际生活缺乏精神活力,精神生活也无实际内容,市民社会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是由于自己的直接地位、由于物质需要、由于自己的锁链的强迫,是不会有普遍解放的需要和能力的。

38、19世纪初,德国仍然是个经济落后治分的封建国室,经济上,长期的战争和封建割据,资本主义发展缓慢。政治上,众多的公国,自由城市,拉立王国,诸侯国,皇室镜地等构成了德意志音,但是帝国皇帝并未有童高无上的权力。封建势力依然庞大。

39、正像古代各民族是在想象中、在神话中经历了自己的史前时期一样,我们德国人在思想中、在哲学中经历了自己的未来的历史。我们是当代的哲学同时代人,而不是当代的历史同时代人。德国的哲学是德国历史在观念上的延续。因此,当我们不去批判我们现实历史的未完成的著作(oeuvresincomplètes),而来批判我们观念历史的遗著(oeuvresposthumes)——哲学的时候,我们的批判恰恰接触到了当代所谓的问题之所在(thatisthequestion(注:见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第3幕第1场。——编者注))的那些问题的中心。在先进国家,是同现代国家制度实际分裂,在甚至不存在这种制度的德国,却首先是同这种制度的哲学反映批判地分裂。

40、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离不开哲学,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无产阶级只有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才能获得解放。哲学是人的解放的精神武器,而唯物主义哲学才是人类最终解放的强大武器。

41、的确,路德战胜了信神的奴役制,只是因为他用信仰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他把人从外在宗教中解放出来,但又把宗教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但又给人的心灵套上了锁链。

42、废除作为人民的虚幻幸福的宗教,就是要求人民的现实幸福。要求抛弃关于人民处境的幻觉,就是要求抛弃那需要幻觉的处境。因此,对宗教的批判就是对苦难尘世——宗教是它的神圣光环——的批判的胚芽。

43、这是指描述各个社会领域相互施加的无形压力,描述普遍无所事事的沉闷情绪,描述既表现为自大又表现为自卑的狭隘性,而且要在政府制度的范围内加以描述,政府制度是靠维护一切卑劣事物为生的,它本身无非是以政府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卑劣事物。

44、所谓“批判的武器”,是指一种正确的思想要为他人接受,划清真理和谬误的界线,只能论理和说服,这论理和说服就是“批判的武器”;这是不能用“武器的批判”来替代的。

45、废除作为人民幻想的幸福的宗教,也就是要求实现人民的现实的幸福。要求抛开关于自己处境的幻想,也就是要求抛开那需要幻想的处境。因此对宗教的批判就是对苦难世界——宗教是它们的灵光圈——的批判的胚胎。

46、在19年撰写课程论文时,我曾看过一篇对我文章观点支持的文章,也就是莱特《马克思主义依然不需要规范性理论?》他的观点仍是马克思不需要规范性理论,所谓规范性理论都是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物和副产品,只要无产阶级解放,这个社会就不再出现这个规范性理论了,与列宁一样都这样的认为。但是实际上国家概念与政治概念的合并影响了莱特的看法,尤其是列宁的国家概念与政治概念的合并,也就是《国家与革命》本文的标题,国家是国家概念,革命是一个政治概念,它们的合并导致了这样的后果。但我们对马克思进行思考,如果单从这个宗教哲学政治批判转向理解,马克思同样也造成了政治概念与国家概念的合并,尤其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论犹太人问题》之中。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的开放性造成了这样一点似是而非的确凿性看法,但实际上马克思同时又是对黑格尔哲学的继承的真正理解。

47、德国革命的目标是人的解放而不仅仅是政治解放。政治解放即资产阶级革命,使市民社会产生,但市民社会人和人却处于对抗之中。人的解放是指拜托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分离。在法国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是人的解放者,但是在德国,资产阶级力量还不够对封建力量进行反抗的时候,德国的无产者就已经出现来反抗资产阶级了,因此革命的主体落在无产阶级手中。另外,德国的无产者可以看到在实行资本主义革命以后法国无产者的现状,从而知道资产阶级革命只是政治解放,而转而要求无产阶级革命实现人的解放

48、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德国理论的彻底性及其实践能力的明证就是:德国理论是从坚决彻底废除宗教出发的。对宗教的批判最后归结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一个学说,从而也归结为这样一条绝对命令: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一个法国人对草拟中的养犬税发出的呼声,再恰当不过地刻画了这种关系,他说:“可怜的狗啊!人家要把你们当人看哪!”

49、这一点我可以归结于过去——现在——未来  但是这个是站在人类历史的时间线索在叙述的,形成了一个同构性的结论。

50、这里是指黑格尔在《历史哲学》第3部第2篇《从第二次普尼克战争到皇帝当政时期》中的论述。黑格尔指出,盖·尤·凯撒消灭共和国和建立个人独裁是历史的必然。所以他认为,布鲁士斯、卡西乌斯和西塞罗把凯撒实行个人独裁看成是他的个性所致,以及不杀凯撒便不能恢复共和国的观点是错误的。黑格尔得出结论说:“如果某种国家变革重复发生,人们总会把它当作既成的东西而认可。这样就有了拿破仑的两次被捕,波旁王室的两次被驱逐。由于重复,开初只是偶然和可能的东西便成了现实的和得到确认的东西了”。——5)在埃斯库罗斯的《被锁链锁住的普罗米修斯》中已经悲剧性地因伤致死的希腊诸神,还要◎第5页◎在琉善的《对话》中喜剧性地重死一次。历史竟有这样的进程!这是为了人类能够愉快地同自己的过去诀别。我们现在为德国政治力量争取的也正是这样一个愉快的历史结局。

51、相反地,具有条顿血统并有自由思想的那些好心的热情者,却到我们史前的条顿原始森林去找我们自由的历史。但假如我们自由的历史只能到森林中去找,那末我们的历史和野猪的自由历史又有什么区别呢?况且谁都知道,在森林中叫唤什么,就有什么回声。还是不要触犯原始的条顿森林吧!

52、这种反对德国现状的狭隘内容的斗争,对现代各国来说,也不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德国现状是旧制度的公开的完成,而旧制度是现代国家的隐蔽的缺陷。对德国政治现实的斗争就是对现代各国的过去的斗争,而过去的回音依然压抑着这些国家。这些国家如果看到,在它们那里经历过悲剧的旧制度,现在如何透过德国的幽灵在演它的喜剧,那是很有教益的。当旧制度还是有始以来就存在的世界权力,自由反而是个别人偶然产生的思想的时候,换句话说,当旧制度本身还相信并且也应当相信自己的合理性的时候,它的历史是悲剧性的。当旧制度作为现存的世界制度同新生的世界进行斗争的时候,旧制度犯的就不是个人的谬误,而是世界性的历史谬误。因而旧制度的灭亡也是悲剧性的。

53、历史的任务是把对宗教的批判转变为对现实世界的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对宗教的批判只是理论的批判,而不是现实是批判。并不是从现实中找到宗教的根源。在揭穿宗教的虚伪面目以后,应该把对宗教的批判转向对尘世的批判

54、就是说,革命需要被动因素,需要物质基础。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但是德国思想界的要求和德国现实对这些要求的答案之间的惊人的分岐,是否会同市民社会和国家之间以及和市民社会本身之间的同样的分岐一致呢?理论要求是否能够直接成为实践要求呢?光是思想竭力体现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理想。

55、马克思的世界观转变,是从批判黑格尔的法哲学开始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正是马克思从唯心主义法律观向唯物主义法律观转变的重要标志。

56、德国革命的目标是人的解放 而不仅仅是政治解放。政治解放即资产阶级革命,使市民社会产生,但市民社会人和人却处于对抗之中。人的解放是指拜托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分离。在法国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是人的解放者,但是在德国,资产阶级力量还不够对封建力量进行反抗的时候,德国的无产者就已经出现来反抗资产阶级了,因此革命的主体落在无产阶级手中。另外,德国的无产者可以看到在实行资本主义革命以后法国无产者的现状,从而知道资产阶级革命只是政治解放,而转而要求无产阶级革命实现人的解放

57、相反地,现代德国制度是一个时代错误,它骇人听闻地违反了公理,它向全世界表明旧制度毫不中用;它只是想象自己具有自信,并且要求全世界也这样想象。如果它真的相信自己的本质,难道它还会用另外一个本质的假象来把自己的本质掩盖起来,并求助于伪善和诡辩吗?现代的旧制不过是真正的主角已经死去的那种世界制度的丑角。历史不断前进,经过许多阶段才把陈旧的生活形式送进坟墓,世界历史形式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喜剧。在埃斯库罗丝的《被锁链锁住的普罗米修斯》里已经悲剧式地受到一次致命伤的希腊之神,还要在琉善的《对话》中喜剧式地重死一次。历史为甚么是这样的呢?这是为了人类能愉快地和自己的过去诀别,我们现在为德国当局争取的也正是这样一个愉快的历史结局。

58、这一点在马克思看来是关键的。马克思认为,由于人不是孤立抽象的人,而是与所处环境联系在一起,所以人有充分的动机去改变环境,而哲学作为一种理论,只要彻底,“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59、不错,德国历史自夸有过一个运动,在历史的长空中,没有一个国家曾经是这个运动的先行者,将来也不会是这个运动的模仿者。我们没有同现代各国一起经历革命,却同它们一起经历复辟。我们经历了复辟,首先是因为其他国家敢于进行革命,其次是因为其他国家受到反革命的危害;在第一种情形下,是因为我们的统治者们害怕了,在第二种情形下,是因为我们的统治者们并没有害怕。我们,在我们的那些牧羊人带领下,总是只有一次与自由为伍,那就是在自由被埋葬的那一天。

60、他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大声疾呼:“应该像德国制度开火!一定要开火!对德国政治现实的斗争就是对现代各国的过去的斗争,而过去的回音依然压抑着这些国家。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可能消灭自己。”

61、启悟:厚云才能降大雨,真理才能说服人。坚持用真理说服人既是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重要途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

62、反对德国现存制度具有世界历史意义。专制制度使人非人化,而资本主义革命虽然在上层进行了革命,却没有改变尘世间,市民社会依然用私有财产使人与人想对抗,使人非人化,因此对德国制度的反抗,也预示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63、当然马克思并不会认为是某些哲学家们导致了德国的此种畸形的意识形态,但他认为他们至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极大的影响了德意志的意识形态。

64、19世纪,英法正在开展工业革命,深受工业革命影响,德国的工业也日益发展,市民社会逐渐形成,并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对传统的王权产生了一定的冲击。需要新的政治理论给子说明和协调。

65、    该派认为目前的斗争只是哲学同德国世界的批判性斗争,它没有想到迄今为止的哲学本身就属于这个世界,而且是这个世界的补充,虽然只是观念的补充。该派对敌手采取批判的态度,对自己本身却采取非批判的态度,因为它从哲学的前提出发,要么停留于哲学提供的结论,要么就把从别处得来的要求和结论冒充为哲学的直接要求和结论,尽管这些要求和结论——假定是正确的——相反地只有借助于对迄今为止的哲学的否定、对作为哲学的哲学的否定,才能得到。关于这一派,我们留待以后作更详细的叙述。该派的根本缺陷可以归结如下:它以为,不消灭哲学,就能够使哲学成为现实。

66、《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部手稿,用唯物主义观点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阐述国家问题的部分作了全面分析,特别是对黑格尔在国家和市民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唯心主义观点进行了深刻批判。

67、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德国的资产阶级哲学一方面在论证资本主义的合理性和自然性,另一方面却不敢发动革命。这是因为它有两个缺陷把哲学完全看作是精神上的批判忽视群众作用,认为群众只是群氓

68、德国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在黑格尔的著作中得到了最系统,最丰富和最完整的阐述;对这种哲学的批判不但是对现代国家和对同它联系着的现实的批判性分析,而且也是对到目前为止的德国政治意识和法意识的整个形式的最彻底的否定,而这种意识的最主要,最普遍,升为科学的表现就是思辨的法哲学本身。如果说,思辨的法哲学,这种关于现代国家(它的现实还是彼世,虽然这个彼世不过是在莱因河彼岸)的抽象的,脱离生活的思维只在德国才有可能产生,那末反过来说德国人之所以有可能从现实人抽象出现代国家的思想形象,也只是因为现代国家本身是从现实人抽象出来的,或者只是幻想地满足整个的人。德国人在政治上考虑过的正是其它国家做过的事情。德国是这些国家理论上的良心。它的思维的抽象和自大总是同它的现实的片面性和低下并列。因此,如果德国国家制度的现状代表了旧制度的完成,即表现了现代国家机体中的这个刺的完成,那末德国的国家学说的现状就表现了现代国家的未完成,表现的现代国家的机体本身的缺陷。

相关句子

世界著名哲学家名言(65句)

世界著名哲学家名言 1、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世界著名哲学家名言)。 2、42勤,来自于目标的远大;奋,来自于决心的坚定。 3、“人的欲望就像高山上的……

哲学家名言警句(93句)

哲学家名言警句 1、仅仅是具备出色的智力是不够的,注要的问题是如何出色地使用它 2、只期盼少许,才能接近最高的幸福。苏格拉底人生哲理名言(精选篇)女人的纯正饰物是美德,不……

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是什么(70句)

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是什么 1、黑格尔并没有完全否定“主观理性”,他把“主观理性”看作形成“思辨理性”的一个环节。主观理性造成理性与普遍性法则之间的分离和对立,“……

黑格尔哲学讲演录(87句)

黑格尔哲学讲演录 1、黑格尔肯定自然是精神性的东西,不过只是潜伏着的精神性而已。……马克思说:《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泉源和秘密。(p84-85) 2、‌在这里,“质”的概念……

黑格尔哲学批判(22句)

黑格尔哲学批判 1、哈特曼曾经把黑格尔哲学“非形而上学地”解释为“一种纯粹的范畴理论”(125),这一观点在国际学术界颇有影响。(126)根据他的解释,黑格尔是要说明实在或存在者……

哲学小故事100字(65句)

哲学小故事100字 1、第一个工人悻悻地说:“没看到吗?我在砌墙。” 2、随后不死草对不死鸟问道:“朋友,你难道真的不会死亡吗?” 3、(学习啦)心得:一个人的工作,永远只是为自己……

黑格尔名言300句(39句)

黑格尔名言300句 1、个性像白纸,一经污染,便永不能再如以前洁白。 2、 2人生恰恰像马拉松赛跑一样……仅有坚持到最终的人,才能称为胜利者。——池田大作 3、那隐藏着的宇宙本……

哲学名言幽默的句子大全(98句)

哲学名言幽默的句子大全 1、青春是打开了就合不上的书,人生是踏上了就回不了头的路,爱情是扔出了就收不回的赌注。 2、话说好听的人,心往往冰凉。嘴上没一句好话的人,心地却……

哲学故事及哲理分析与人生启示(24句)

哲学故事及哲理分析与人生启示 1、启示:很多时候,帮助别人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 2、羽化成蝶,是生命的复活!这小小精灵,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是那么专注于自己的生命,用重生……

黑格尔人物简介(105句)

黑格尔人物简介 1、据史书记载,中国是最古老的国家,因此历史必须从它说起。中国现在的状况和过去没有什么差别,因为它的客观存在与主观运动之间缺少对立,因此没有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