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太可怕了(62句)

2023-09-29 12:59:14 阅读:

心学太可怕了

1、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

2、第知行工夫中“行”的根本目的,是要彻底克服那“不善的念”而达于至善,这实质上是个道德修养与实践的过程。

3、再次,王阳明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良知,良知能知是非善恶,圣人只是既有智慧又有德性的凡人而已,而每个人出生时,都具有善心,都是潜在的圣人,只要能依良知去思考和行事,都能成为圣人。致良知就是把人的本心和善性实行、推广,以惠及社会,他说:“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之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也。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

4、情绪就像水一样,要想涓涓细流,就得时常疏通,不要压抑它,要学会疏导它。通过小事情不断地修炼内心,提高自己的定力,把心放宽,把事看淡,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

5、第二个罪恶:面对所有传福音,所有为耶稣基督为上帝做见证的人他们都会得出一个结论,这就是今天中国普遍的一种反应:对福音。那就是——你们的上帝就是你们心灵的反映。可怕吗?为什么(向)中国人传福音这么难嘛?就是五百年来王阳明这套魔鬼的道理,捆绑了每个中国人的灵魂。

6、 王阳明说:“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

7、 韩信不得已自己出来钓鱼维生,溪边的老婆婆看他可怜,给了他一碗饭。这碗饭韩信记了一辈子,后来封侯之后,以千金回报。但是那位帮助他很长时间的亭长,却只得了一个“小人”的评价。(心学太可怕了)。

8、王阳明的哲学的第二个部分是什么呢?就是天下归天下归我。那这个是什么意思?那这就是马太福音魔鬼的另外一个计划啰,魔鬼把耶稣带到高山上,把万国的荣华、世上的万国给他看。你要俯伏拜我,我就把这一切都给你。多么多么的清晰啊,王阳明是典型的、地地道道、彻彻底底的魔鬼之子,他供应的中国人的就是这两套思想:用心学战胜基督,然后呢,用世界取代天国。这就是王阳明了,而王阳明的这两套东西就是今天两位主席在中国正在疯狂的、前所未有实践的东西嘛。但无独有偶,最早的王阳明就是拉班。那你面对拉班怎么办呢?

9、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本质就在于如何处理人与天地、人与世界的关系。而“无善无恶”就是,人之本性并无善恶之分,善恶是相互转化的,没有绝对的善恶。认知事物要尽量客观。

10、首先,王阳明的心学突破了朱熹理学对人的心灵的主动性创造性的束缚,反对以“天理”来统摄“人心”,主张“心即理”,这便大大解放了人的创造心理,把长期被传统礼教和僵化陈旧道德观念所压制的人心的创造性释放出来,肯定人的自由创造性,肯定人的“初心”的积极意义,让人更相信自己的内心而不是“道统”“仁政”等,有了王阳明的心学才会有后来李贽的“童心说”,才会有明清实学和后来的启蒙思想。王阳明让人们更相信自己而不是“天理”(儒家神化了的道德原则),人能自觉地体验自己心灵的自由。

11、王阳明回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心学太可怕了)。

12、王阳明的心学代表了宋明理学发展到成熟透彻的阶段,同时也“终结”了宋明理学,他以“心即理”的根本观点使理学发展透彻,认为“天理”就在“心中”,这其实是从内部否定了理学,为明清实学的兴起提供了理论前提。“务虚”理论熟透了,便迎来对“务实”的追求。这是王阳明心学在理学史上发展的“好”处。

13、面对那些流言蜚语,不需要辩解什么,只要踏踏实实地去做,做成了,那些闲话自然就没了。

14、“气”的分歧。陆九渊的概念中,“气质”只是一个生理、心理意义上的问题,指的是人的一种心理或生理状态。他认为,人的这种生理心理品性和人的社会行为之间虽有联系,但并不是必然的、唯一的关系,即人的气质并不能决定人的善恶贤愚,并不能决定人的做后归宿,学能变化气质。朱熹之气是和理相对的概念,既指宇宙万物生成的基础,构成万物的物质材料(一草一木),又指形成人物(善恶贤愚)之别的内在因素。

15、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本质就在于如何解决我与我的关系。王阳明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善恶全在人的一念之间,良知一旦被遮蔽,意念就有了善恶。最痛苦不是周遭环境给你的苦难,而是你与与你自己周旋。当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亦是圣人。当你的良知觉醒,发现自己是“圣人”,你就与你达到了和谐。

16、在皇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的谋划下,选取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继位,就是嘉靖皇帝。史书上讲到嘉靖皇帝就会提到“大礼仪”之争,按照明朝之前的继位规则,为了合理合法合规,要求嘉靖皇帝叫朱厚照的爸爸为亲爸,叫自己的亲爸为叔叔。淘宝上有购买“叫爸爸”的服务,发语音叫一声爸爸,收费0.5元至数元不等,据说让男性提供叫爸爸服务收费要高于女性,有些优质服务人员还推出包月优惠,干得好的,不怕累的,每月收入可达上万元。可见“叫爸爸”不是随便叫的,让一个普通男人叫其他人为爸爸也是很难的,何况是皇帝。

17、梁漱溟先生曾讲过,跟西方文化相比中国文化是一种早熟的文化,对王阳明心学来说也是这样,可以看出,王阳明心学与当代西方海德格尔等人的存在主义哲学有着许多相通的地方。

18、人生的目标与本性相随,就能够快乐和自由,也能够容易走向成功。否则压力过重,适得其反。知其命随其性,才能活出一个完美的人生。万物本一体,世界在我心,心中充满情理,行为体现良知,才能明白事理。

19、在这里,王阳明已经以孟子自居了,而把朱子看作了墨子杨子一类的人物,彻底划清了界限,在形式上都分道扬镳了

20、从哲学的本质上来说,朱熹认为宇宙的本原就是一个“理”,什么是“理”呢?简而言之,就是“道理”,太阳每天早上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这就是理;水从高处流向低处,这就是理。在朱熹看来,理是整个宇宙的前提和根本,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且如万一河山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换言之,朱熹的“理”,是一种先于宇宙存在、超脱于宇宙的事物,不因人的喜好爱恶而转移,所以又叫“天理”。

21、于是他邀请僧人成为自己的模特,并许诺了丰厚的报酬。

22、但是圣经第十个方面告诉我们,人的心需要什么。愿主耶稣基督的恩常在我们心里。愿基督的平安在我们心里做主。愿基督的神的道长随我们心里。在王阳明的心学里面这一切是都容不下的,因为他已经满了呀。我们感谢上帝,他来给我们心来做主。让我们的心真的有一个超越于我们的标准。然后那个标准无论你喜欢不喜欢,开心不开心。你真正凭着信心,你愿意去顺服他。如果你没有这样的信心,你住在心学的世界里面,哪意味着什么?我的心永远做主。这就是中国人跟人之间是狼啊,你不用跟我讲意识形态的谎言。谁相信谁啊,为什么?因为每个人的心不一样嘛,凭什么你的心在我的心里面做主?还有一点,一旦我的心,我的心思、意念和绝对真理,和圣经、和福音发生矛盾的时候,我一定消灭福音,保留我的心。

23、所以,“致良知”的魅力依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理论体系,而是知行合一。是让一个立志向上、追求进步的人,去坚持做对的事,改掉做错的事。这是最简单,也是最难的。

24、也许有人要说,我要做圣人这么牛逼的职业,光是不睡懒觉不看苍老师就行了?心学也太没内涵了吧。不妨去看看阳明信徒曾国藩老师,曾老师多看一眼美女,随便违心夸了别人几句,都要在日记里反省半天。

25、于是,王阳明又颠覆了朱熹。既然不存在那个客观的先验的真理,那么我说什么是真理什么就是。“心外无物”“我心即宇宙”“六经注我”的观点都出来了。王阳明,类似于西方思想史上的存在主义者,也更像是个后现代主义者。西方人打倒了三流的柏拉图。

26、心学让人从琐碎的格物致知、特别是礼乐教化中解放出来,讲“顿悟”“自性具足”“人人可以成圣贤”,这是对人性的一次解放,对人主观能动性的一次激励。这对当代人仍然具有巨大意义。所以今天心学影响力仍然很大。

27、这个特别容易被经过中学政治课教育的我们,放在粗糙的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框架下批判。记得在高中政治考卷里面,就曾经出过相关的题考问王阳明为啥是个唯心主义,用的是那个很著名的典故:

28、这是儒家文化在中国近现代以来遭到最严厉批判的六个字,也是宋明理学包括阳明心学被误解乃至曲解得最严重的地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天理”通常被解释成封建礼教,而“人欲”往往被理解为人的基本欲望。

29、卡斯丁知道后非常得生气,他一失控就打了儿子,还骂了妻子。妻子解释:自己是怕手表被水打湿,才将它放到餐桌上的。卡斯丁先生怒气冲冲地说:“我的手表可是高档、防水的。”

30、王阳明心学中的概念也很多,比如:“心即理”、“事上练”、“心外无物”、“知行合一”、“致良知”,还有四句教……的确是涵盖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这其中还是光明良知、张扬良知的“致良知”和“事上练”让我印象深刻。

31、每个人多少都会有一些负面情绪,若不加以控制,造成的后果就不堪设想。著名的费斯汀格法则指出,生活中有10%是不可抗力因素,我们无法掌控,而剩下的90%则完全由我们自己掌控。

32、创建了“阳明心学”,丰富了晚清社会的思想,解放了人们当时的封建思想,为瓦解封建社会作出了一份力量。

33、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教会里最后呆不下去的原因,我告诉你,根本原因是心学。因为你的心太大了,因为长期以来,五千年来我们的心是做王的。谁在我的面前,都必须服从我的心。但圣经怎么说?要把你的心换了。换一颗新心。但是王阳明保护这颗心。王阳明的哲学,保护着一颗中国心,他保护这颗中国心最后让最流氓的那颗中国心可以做王。

34、王阳明把他的“致良知”学说概括为“四句诀”:“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传习录》第256页)指出了“致良知”的真谛。

35、王阳明这句话真正想说的是,人是应该有意识、有灵魂的,而不是一堆死肉。你需要唤醒良知,用自己的眼看更多的花花草草,看更多这世界的花花绿绿,让自己的心能感知更多。你没看过、不理解的世界,对你来说就是不存在的。

36、胡九韶说:我们生在太平时代,没有兵荒马乱,全家还能有衣穿有饭吃,家人没有生病的,也没有被关押的,为什么不是幸福呢?

37、陆王心学:陆九渊、王阳明——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38、但是那位帮助他很长时间的亭长,却只得了一个“小人”的评价。

39、作者:沐安,本文首发读书369(ID:dushu369com),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君与你一起,听名著、读美文,用读书点亮你的人生!转载请联系读书3

40、王阳明心学的起点是“龙场悟道”。龙场悟道,是指王阳明因开罪宦官刘瑾,触怒了明朝皇帝,被发配到龙场,一住便是三个年头。仿佛由“天堂”坠入“地狱”。在他万念俱灰的绝望中,是淳朴善良的龙场人给予他无私的援助,使他看见了希望的曙光。他用“生命的体验”来面对人生。跳出了“以经解经”的圈子,走上了独立思考、探索人生的解脱之路。思考了七天七夜,仍未有结果。后大病一场,他发现朱熹的“格物致知”是不对的。

41、心学能够跳出经学圈,以自己人生的切身体验与长期思考的思想碰撞后而产生。所以心学的形成,背景是朴实无华的、接地气的;心学的核心内容,能够以心立言,以心为本体,这个在哲学史上可称得上心学;审美体验的哲学观,给人以开创性思维研究哲学带来影响。

42、一个人想要成为自己,就一定懂得克制自己,有一分本事吃一分饭。

43、良知是镜子,良知是尺度,良知是标准,它能让我们对是非善恶做出判断,它也能在关键时刻让我们做出选择。读王阳明,能让我们更加重视良知,光明良知,听从良知。

44、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45、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理学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道两家的哲学理论,论证了封建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至南宋末期被采纳为官方哲学。

46、人的个性千差万别,所以教育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当的引导。“圣人教人,不是个束缚他通做一般,只是狂者便从狂处成就他,狷者便从狷处成就他,人之才气如何同得?”在儿童教育中,王守仁非常注重儿童的个体差异,他认为资质不同,教学要因人而异。

47、今天,心为物役似乎已是常态,外界的物左右了内在的心,以至于人们普遍感觉是,物与幸福的增长不成比例。其实,我们的心并非如此的脆弱,只不过是我们在追逐外物的过程中,将其迷失了。

48、天理不是靠空谈的,是靠格物致知。靠实践,靠自省 ,即“知行合一”。

49、同样聪明的王阳明的心学完全是靠批判朱子之学发展起来的,但是在刚开始他至少在表面上他也不敢和朱熹的思想分道扬镳,因为当时的程朱理学是主流,科举考试考的就是这些东西,为了减少阻力,他写了几本书,《大学古本》,说心学才是儒家的嫡传。《朱子晚年定论》,说朱熹晚年已经逐渐象心学靠拢了,又把儒家按照自己的心学理论进行解释。举一个例子,当时的另一位大思想家罗钦顺就对此进行了质疑,王阳明很委屈,表明了心迹说道

50、回去的路上,皇帝最大的乐趣是天天隔着笼子与宁王聊天,用铁签弄上一块肉,喂朱宸濠。朱厚照在一条河里学着渔民撒网捕鱼,不小心掉入水中,病了,发起高烧,回到宫中,即驾崩。朱厚照一生爱玩,各种创新玩法层出不穷,跟太监玩,跟动物玩,也玩丢了自己的健康和性命,他没有留下孩子。

51、心中有天理,无私心,就好比世间有规矩,有规律,有规矩就能丈量世间万物的方与圆。无论有多少方和圆,无论这些方和圆的大小,都能靠格物致知揭破其规律,不然这些规律就是不正确的。 天理就在人的心中。

52、就是这位对心的力量有所体悟的王阳明,在官场上遭到了一次大的劫难,1506年2月,他因上书言事,得罪了权奸刘瑾,被抓了起来,并被贬谪到贵州龙场驿干驿丞,这年王阳明35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53、面对乡民的排斥,王阳明孤立无援之时,他调整自己的情绪,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感化乡民,还教他们读书、耕种,就这样王阳明变成了乡民心中的大善人了。王阳明的内心也由原本的悲伤转化为幸福。这种幸福是发自内心的,是充满成就的。

5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趁情绪还是一个小火苗的时候,及时掐灭它,千万不要冲动做出令自己后悔莫及的事情。能够控制情绪,使其稳定,才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学会做情绪的主人,不要沦为情绪的奴隶。

55、他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

56、简而言之,儒学发展到宋朝,就产生了所谓“宋学“,宋学是和汉学相对的,相比于汉学的注重章句注释,宋学的关注点则是一种形而上的思辨。宋学有两个主要流派,一是发轫于北宋二程(程颐、程颢),集大成于朱熹的理学,又称程朱学派,一个是产生于南宋陆九渊,后来被明朝王阳明所继承的心学,又称陆王学派。

57、王阳明所提倡的“知行合一”,其实就是展现出来的禅学。还有“致良知”其实就是佛学中讲到的菩提(菩提:智慧、境界.)。

58、这提醒人们,在行动中要注重经验的合理性,在认知中注重与行动的结合。中国古人似乎一直都不喜欢高高在上的抽象理论,不喜欢浮夸地谈理论,而是非常重视理论施行的实际效果,注重认知、理论与实际行动的结合,以及理论的践行效果,重视思而后行,又重视动中的智慧,知行结合才是聪明的行为方式。

59、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名声在外,但是晚年的时候,陪伴她的却是孩子小时候的玩具、画本。她为“事业”奔走一生,最后才发现,孩子才是她内心最柔软的温情。

60、当心学在中国大地上逐步传播普及之后,聂豹并不是一个孤例,而是许多中国人的生活常态。王阳明曾曰:“乐是心之本体,虽不同于七情之乐,而亦不外于七情之乐。虽则圣贤别有真乐,而亦常人之所同有,但常人有之而不自知,反自求许多忧苦,自加迷弃。虽在忧苦迷弃之中,而此乐又未尝不存,但一念开明,反身而诚,则即此而在矣。”

6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相关句子

时间过得太快了的心情说说(75句)

时间过得太快了的心情说说 1、有时候觉得时间过得太慢,有时候又害怕时间过的太快 2、上周末室友从信阳参加完同学婚礼回来,还调侃说那天他朋友圈还有另外五场婚礼,我惊讶的那……

王阳明心学读后感(80句)

王阳明心学读后感 1、克己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2、说了这么多,可能被饶了。其实就是去除脑海中的噪音,观察到自己真实的想法,通过行动……

王阳明心学核心(75句)

王阳明心学核心 1、目无体,以万物之色为体;耳无体,以万物之声为体;葬无体,以万物之臭为体;口无体,以万物之味为体。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王阳明心学核心)。……

承受太多心累的句子(59句)

承受太多心累的句子 1、你不要等我走远才想起我,我也曾低头一遍又一遍。 2、总会无缘无故出现烦的感觉,不是心累,但也找不到原因,或许是真的厌倦了。 3、其实莪也需要一个可……

王守仁心学名言(43句)

王守仁心学名言 1、 我提出“心即理”,是要使得大家知道心与理是一个,于是就来心上作工夫,而不会去外面追求道德的积累,这便是真正的王道。这是我的立言宗旨。(王守仁心学……

心学王阳明最经典两句话(32句)

心学王阳明最经典两句话 1、中国有句老话,叫三岁看老。中国的古人,也一向高度强调立志的重要性。王阳明从小立志做圣贤,后来果然成为圣贤,则为此作出了最好的诠释和证明。……

人心太复杂(90句)

人心太复杂 1、余生很长,所以请你早点找个女朋友,让她代替我拥有你的每一天 2、       你遇到心直口快的人,就不要在意他的言语会伤害到你,有的人就是这样,说话不经过大……

王阳明心学20句(64句)

王阳明心学20句 1、医者仁术恒德,行医一生,鞠躬一生。----鹤不见《长情人童话》 2、怎么办呢?就从安安静静做好和享受当下开始,吃饭的时候就好好吃饭,走路的时候就好好走路,……

王阳明心学四句(46句)

王阳明心学四句 1、阳明先生总结说:“致良知是学问大头脑,是圣人教人第一义。致良知三字,真圣门正法眼藏。吾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归纳起来,就是四个字“事上磨练……

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54句)

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 1、 王阳明将朱熹的天理与内心联系在了一起,朱熹认为天理要从书中去寻找,王阳明则认为心外无理,天理就在我们的心中。(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 2、佛教徒总……